竹筒夫子本尊 作品

第六百零二章 不知天高地厚的皇子

所以,動員這些人有些困難。

但當地那些官吏有很多辦法去動員他們。

所以,雖然主動想去東北特區的人不多,但被報名的還是有兩萬餘人。

這其中,就有陳長生的大兒子陳釗。

陳釗本來在冀州一個縣裡鍛鍊。雖然陳長生交代過,不能區別對待。要把陳釗當普通人。但負責這次再教育活動的李牧怎麼會讓皇帝的兒子真的拎鋤頭下地幹活呢。

所以,陳釗被安排到縣衙裡去當見習主簿。也就是縣長秘書。

雖然如此,陳釗也大長見識,瞭解了基層官員的工作方法和大涼百姓的生活狀態。

這些在官員眼裡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對老百姓來說,卻是天大的事情。

而且,陳釗也瞭解到,父親陳長生雖然制定了一系列利民政策。但底層老百姓的生活,其實也不像陳長生想象中那麼好。

大多數老百姓,還是維持在一個只要肯幹,就吃穿不愁的溫飽水平。並沒有達到想象中那種富裕的程度。

這也可以理解。

大涼帝國建國之後,雖然利用先進生產力創造了大量的財富。但這些財富,很大一部分都用在帝國的基礎建設之上,各地都在忙於改善住宅條件,鋪路修橋,興修水利,治理河道,發展工商業。帝國又拿出海量的錢用於維持一支精良的國防常備軍和大海軍的建設上。

這些錢,可不是憑空就出現的,都是老百姓汗珠子摔八瓣兒幹出來的。

雖然大涼帝國的平民百姓生活水平要比鄰國大梁要高得多,但他們人平均創造的價值也比大梁的農民高出數倍。相比於大梁人,大涼人的人均勞動時間也要長出很多。

所以說,陳長生利用和大梁朝數量差不多的人口,創造了一個經濟奇蹟。

陳釗深感於此,覺得身上的擔子重大。畢竟,英明如同父皇陳長生的情況下,老百姓生活還沒有達到富足,如果是別人幹這些事,恐怕大涼的老百姓要被剝掉三層皮。

他雖然沒有被明確確定為太子。但他也知道,過幾年,父親也一定要他去地方上主政,訓練他治理國家的本領。

所以,陳釗很想趁著這次下基層學習的機會,多鍛鍊下自己的本領。以後,才會成為一個好的主政者,不會讓自己治下的老百姓受苦,辱沒自己父皇的英明。

當陳長生對這些在基層鍛鍊的幹部子女發出召喚的時候,陳釗第一個想,要去東北特區再錘鍊一番。

他報名的時候,當地的縣長非常捨不得。

陳公子,我本來已經把你推薦到郡府那裡去了。郡裡也很看重你。如果你幹得好,也許過了實習期,直接就能留郡裡任職。你現在報名去東北特區,這個好機會可就沒有了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