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星河 作品

第200章 經濟學教授-林東域

 這次青幹班的課程排的很滿,雖說時間是六個月,可是前三個月是文化課,後三個月卻是實體調研。如今發展經濟已經成為各級政府的主要任務,各項經濟指標也成為了幹部考核的主要參數。 

 經濟浪潮洶湧而至,可是不少領導幹部在這方面顯然有所欠缺,所以高層才想到搞這麼一個培訓班,目的很明確:從娃娃幹部抓起。是的,別看這裡不少幹部都是正處級了,可在高層的眼中,都還是些小學生。 

 課程安排是上午八半點到十二點,下午兩點半到五點半,週六週日休息。上課期間不準請假,如果真有事情,需要寫明事由,原單位蓋章,再由學校的學生處處長簽字才可以批准,也就是說,想隨便找個藉口請假,是不可能的。 

 上午前兩節課是黨史,其實沒幾個人在聽,可能昨天晚上都出去喝酒了,今天上午,一個個的,都是無精打采的。可顧豐楊是個例外,他心無旁騖,聽的十分專心,還認真做了筆記。 

 這不同於在大學裡授課,每個學員手中都有一本講義,老師只是按照講義上的內容串講,都是成年人,理解能力很強,只是想不想學的問題。 

 說是黨史,其實是講我們國的經濟發展史,從建國前在紅區的經濟策略到建國後的大鍋飯-高度集中的國營及集體集體經濟模式,這些,後來被不少被洗腦的學者拿來詬病。但顧豐楊並不這麼認為,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內憂外患,只能集中起來做大事。高層決策者不可能不清楚基層的情況,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別無選擇,必定得有人做出犧牲,那就只能是基層的農民了。 

 真相向來是殘酷的,正如戰爭一樣,一位將軍要想取勝,需要的是策略,先頭部隊排雷兵,就是用來犧牲的,正所謂 一將功成萬骨枯。 

 而英明的領袖所做的,就是讓這些犧牲的數量儘量縮小。 

 不少黨史研究者或者經濟學家們,對這些向來是迴避的, 可今天這位教授,講義上倒是含蓄地提到了一點。這已經很難得了,因為現在正處於激進的改革中,普通人懂什麼啊,只知道以前經濟落後,那就是政策不好,現在有些地方的老百姓慢慢富起來了,那就是好政策,可是有些事,並不能孤立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