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隔壁村子

晚上吃飯時,林老太便和林老大問起了林長平去縣城讀書的事兒。

林老大將他打聽到的消息,一併說了。

說是縣城裡的書院叫寧致書院,束脩一個月一兩銀子,筆墨紙硯單獨購買,每年再交兩袋子糧食。

聽完林老大的一番話,林長樂也算徹底意識到了古代窮人家供一個讀書人有多不容易。

按照給他們家修房子的工人來說,每天四十文的工錢,一個成年男人一個月也就賺一兩多的銀子,縣城裡的工錢高點,一個月也就能賺了二兩銀子。

而書院的束脩個月就一兩銀子,更不要說筆墨紙硯這些了,特別是書本更是昂貴,便宜些的二三百文,稍微貴些的就得一二兩銀子,一個月筆墨紙硯的支出保守估計也得半兩銀子,再加上伙食費的支出,逢年過節給書院先生送禮的支出,一個孩子在書院上一年學,少

說也得二十兩銀子。按照這個價格,家裡條件不好,想供一個孩子上學太難了,一家人吃糠咽菜,勒緊褲腰帶都夠嗆。

林家現在靠養兔子,一個月有大概二三十兩銀子的收入,若是林長樂的酸筍賣的好,一個月還能添個四五兩銀子的收入,這也是家裡供林長樂上學的底氣。

雖然寧致書院的學費,林家能拿出來,但這寧致書院也是不好去的,需要有舉薦信,還得參加入學考試。

寧致書院每年有兩次入學考,春季一場,秋季一場。

舉薦信陳掌櫃的說能幫著解決,只是現在剛立夏不久,離秋天還有幾個月時間,林長平一時半會兒怕是也去不了縣城的書院。

“對了,我聽大坤說他兒子在隔壁的杏花村上學,說那邊兒的先生以前考上過秀才,原先也是住在縣城裡的,年紀大了想落葉歸根,就回村裡蓋了學堂,教孩子們讀書認字,打發打發時間。”

林老三突然說道。

“你咋不早說呢,你早點說,咱家長平早就能上學了。”劉臘梅拍了林老三一下,語氣有些埋怨。

這不是以前也沒說讓長平上學的事兒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