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春偷帶魚 作品

第227章 徵遼方略

 可這話,何嘗不是說給自己聽的。 

 同樣是作為陛下的東宮舊臣,他自認為沒有像李豐、高堂隆那樣的卓越的內政才華,比起他們,自己充其量算是平庸吧。 

 可自己眼瞅著就要到不惑之年了,他該如何報答陛下的知遇之恩呢。 

 做個詩人? 

 不,他自認為算得上是文武雙全,如今天下未定,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他唯有如此才能不辜負天子,不辜負大魏。 

 “說來慚愧,這五年奉明可是一路突飛猛進,為兄卻仍然是止步不前。” 

 毋丘儉在老友面前吐露著心聲。 

 夏侯獻沒說那些安慰人的話,畢竟毋丘儉說得也算實情。 

 翻看毋丘儉前半生的履歷來看,他算得上是平步青雲,但卻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政績,大多時候世人都以為他是個只會吟詩作賦的才人。 

 不過毋丘儉身上的某些特質很是不易,他深受陛下寵愛卻不恃寵而驕,平日裡潔身自好,從不結黨營私。 

 當年同鄉的杜摯想要求官希望毋丘儉幫忙,他寫了首詩委婉拒絕了對方。 

 尤其是在“青龍浮華案”之後,毋丘儉更是以此來引以自省,在人際交往中愈發小心謹慎。 

 就像這次一樣,若是換作旁人,到任第一天必然會屁顛屁顛地跑到自己府上來混個臉熟的。 

 夏侯獻猜測,對方只會在真正有公事的時候才會來找他。 

 果然,毋丘儉方才說的“明日去府上拜會”並不是客套之言。 

 這不,話題聊著聊著就變成了公事。 

 “不瞞奉明。”毋丘儉說道: 

 “我到任以來一直在研究幽州..主要是遼東一帶的地理。” 

 “我原本在給陛下的方略中已經有了初步規劃,不過最近我又將方略又改進了一些。” 

 “本來想著明天就去找奉明商議的,既然你來了,不如幫我參詳參詳?” 

 “好啊。”夏侯獻欣然接受,跟著毋丘儉離開了客廳,前往了刺史府正堂。 

 來到正堂,毋丘儉指著案臺後的巨幅地圖:“這圖大,看得清楚一些。” 

 接著,他開始講述自己的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