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學84 作品

魔道有別 220比就比

熊虎剛猛渾厚、鹿猿敏捷跳脫、而飛鳥則靈巧隨意俯衝上下,連環施展所有招式,更是剛柔並濟、動靜自如,這些招式聶師道還有點印象。

驀然,秋實掌勢異變,招式拖泥帶水分辨不清,兩手抓取右腳踢出,卻是‘天高雲淡’。

聶師道雙拳交叉一併遞出,猛然間抽出手掌仰天斬切,使得是衡山派‘不畏浮雲’,針鋒相對、化解對方的攻勢。

聶師道心底極為奇怪,這小子怎麼變了招式,這可不是秋家的五禽拳,他從哪裡學來的怪招。

原來,這是秋實自父亡後反思日夜揣摩,把老祖宗的武功招式重新消化。特別是秋意濃的武功,經過幾代流傳改變,相當一部分武功,由於消化不良,被子孫棄之不用,金秋蜀崗的威名也漸漸褪色。

秋實不過是因意外而修煉,父親的臨終遺言給他啟示,祖上的武學有些被剔除,並非是無用之術,而是父輩領悟有限。

加之傳承之人內功修煉不夠,很多招式自然也就平平無奇,因此,秋公子才決定、不管有用無用,所有武功招式,都一個不少體會施展一次。

這也就有少林寺過招的現炒現賣,他內功尚不及乃父,但這些招式在對手面前,儼然出色不少,一見聶師道微微變色倉促化解,秋實跟著出招‘霜葉飛華’,掌風內勁彌散,風聲鶴唳先聲奪人。

聶師道大驚,上下左右皆不能避,若是後退未免風度盡失,危急中拳掌並用環繞推出,使出絕招‘水火不分’,臨近秋實身前右拳五指盡展,急速抽手彈開,一招‘難逃五行’幾乎同時兩面夾攻。

秋實旋身躍起兩腿分開成一線,‘金風摧木’橫掃聶師道頭頸,兩人都是近身肉搏,避讓極為有限。

聶師道見秋實招式異軍突起,急忙側翻筋斗單掌落地借力彈起,隨即左掌俯衝一招‘咫尺仁斧’,劈向秋公子的肩頭。

秋實一朝落空,立地時後背暴露,聶師道這一招,可謂險中求勝、將計就計。

秋大公子早有防備聞風而動,腳跟猛一使力,瞬時後仰翻滾踢腿,動作拿捏精準無比,兩腿連環進擊聶師道的後背,那是秋意濃的得意之作‘無心插柳’。

聶師道人在半途無力轉換變招,暗叫不好這次老夫失算,這小子這招狠辣吾命休矣,手剛觸地習慣性滾身立起,一切並無異樣方感慶幸。

而秋實剎那間上下螺旋,原本是從側面站起,由於尚未熟練,內力協調不佳、掌控失準,倘若乃祖親臨,一定疾言厲色訓斥。

然根本原因卻是,秋實平時專注於玄女修身經,五禽功幾乎是半吊子,而蜀崗秋意濃的武功,倚仗的根基是五禽功。

故秋公子應點到為止,臨時變招不爽,所以兩人交錯翻騰、擦肩而過,秋實收招站立明顯身形不穩,就勢一個陀螺蹲。

秋公子臉色微紅,向聶掌門慚愧說道:“小侄學藝不精,讓聶世叔見笑了!”

兩人這一番比試可謂奇峰迭出,招招看似山窮水盡,偏偏還能柳暗花明,出人意料如此之多,群豪大飽眼福、皆呼不虛此行。

江湖上的大小門派,從未見過如此高規格的拳腳技藝搏擊,先前的隱身術、隱身功等是非閒話的挑逗,也統統閉口不提了。

無論是聶師道還是秋公子,都極少在外拋頭露面,武功一直介於傳說之間,聶掌門閉關修行十幾年與世隔絕,秋公子因父輩約束不與江湖往來,自然無人知道根底。

兩人你來我往、這一出手就三百來招,箇中離奇交鋒往往瞬息萬變,大多數難以定奪預判,眾人才明白、才相信武林中盛傳的‘月出秋意濃’是什麼意思。

“秋賢侄的武功頗有乃祖奇風,看來虎父無犬子一點不假,師道今日承蒙手下容情一切自無疑義,若有機緣老夫做一次東,請世侄造訪衡山另表謝意。哈哈!想不到聶某十多年閉關竟成了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