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子劍 作品

第22章 第五次戰役打響,馳援臨津江

 此時在“38線”附近的志願軍第3兵團,第9兵團以及第19兵團,正和美聯合軍打得是不可開交。 

 美聯合軍總指揮李啟威可不是什麼草包,而是有一定真材實料的名將,由於前四次戰役,他錯誤預估了志願軍的戰鬥力,將他們當成了戰鬥力渙散的國軍,導致己方的潰敗。 

 而這一次,他非常正視志願軍,根據已知的情報,他已經知曉志願軍3個兵團已經奔赴前線,準備與他所統轄的美聯合軍作戰。 

 不過,他敏銳的洞察到志願軍因為參戰部隊人數的增加,各項物資的消耗和補給也在呈幾何增長。 

 為此他立馬加派了美軍戰機的出動次數和數量,將襲擊的重點瞄向了志願軍的後勤補給路線上,這樣可以極大的干擾志願軍的補給。 

 至於在正面戰場,他大膽啟用同一個軍校畢業的範佛里特來擔任第八集團軍的指揮官,對志願軍各部採取戰略縱深的作戰方式,並利用美軍機械化的快速反應能來,來搶佔一些有利的據點。 

 而範佛里特也沒有讓李啟威失望,志願軍採取的戰術穿插的作戰方式,而他就是不上鉤,佯裝撤退,每次退個25公里,正好是志願軍一天腳力所能達到的極限。 

 等志願軍撤退了,他們又通過機械化的快速反應能力,直接追上了後撤的志願軍進行狙擊。 

 這就導致志願軍方面出現了一個很尷尬的局面,追,追不上,跑又跑不贏。 

 此消彼長之下,志願軍的傷亡非常大,而且局勢非常被動。 

 這就導致原本一觸即發的戰鬥,變成了一個絞肉磨盤。 

 簡單地概括就是志願軍想要和美聯合軍一決雌雄,但是對方就不和你正面拼,你進我退,你退我進,讓你一直疲於奔命,由於美軍強大的後勤保障加上強大的快速機動能力,導致後勤,裝備,制空權,各方面均落後於美軍的志願軍們特別難受和被動,就好比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有力使不上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