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瓊瓊 作品

第一百五十二回:探望

不過,如果說,有那麼一點點遺憾,那就是這裡沒有“貝葉書”文化,不是印度,不擁有世界著名“佛經聖地”之名,堪稱“遜色一點”也。其實,印度是古文化之國,“貝葉書”也擁有了典故:印度出產一種名叫貝多的樹,是梵語樹名,僧人用其葉書寫佛經,後世往往稱佛經為“貝葉經”或“貝葉書”。其間,金豐少爺心裡知道,就算沒有擁有世界著名“佛經聖地”之名,但,這裡也是令人流連忘返之地;就算古文化“遜色一籌”,但,這裡也是學子們嚮往的“人生學習天堂之地”。因而,在這裡,任何人,無論何時?無論如何?都會是“美麗心情綻放”時,足矣!夠矣!足夠矣!

在陶醉“美景如畫”之中,好有一比,“人生如畫”,點綴如筆尖,就那麼一點,可以描繪“美麗人生”。此時此刻,金文少爺與小寒就擁有了“美麗人生”,他們彼此都很欣慰,也令金豐少爺很高興,但,金豐少爺高興得很穩重,穩重之中,又擁有著一種“咫尺天涯縱橫情”在裡面,彷彿堪稱“恰到好處”。也許,這裡擁有了“吉祥如意鳥”在天涯的清脆鳴叫聲,彷彿也略略擁有了“縱橫天地之間萬物之情”一說,當然,也不盡然,也許,還有其他情懷在其中,不好說,不說也罷!情不自禁中之事,也是沒辦法矣!但願一切順其自然吧!

都說,穩重之中可以略帶興奮。其間,金豐少爺就在陶醉美景之中,略帶穩重與情懷,看上去,絕對是“人生標杆”,不容置疑矣!

就在這遊覽與談笑之中,不知不覺到了暮陽西下時,金豐少爺先對金文少爺與小寒道:“晚餐,你們吃什麼?我來請。”小寒立刻回應道:“我最喜歡吃的東西,你們都知道。”此刻,金豐少爺與金文少爺異口同聲道:“大蝦與紅燒肉。”小寒微笑地又回應道:“對了,你們可是“肚裡的蛔蟲”,瞭如指掌啊!”於是,今日晚餐,吃到了大蝦與紅燒肉,晚餐後,他們回去了。

此時此刻,夕陽的餘暉,斜射在黃色屋頂上,折射之中,一片金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爍爍,點點綴綴,猶如亮晶晶的眼,光芒四射,掩映五彩繽紛世界,可以說,夕陽有詩情畫意,這詩情畫意彷彿擁抱了美麗心情,從而,心間彷彿多了一份“美不勝收”之感,可贊也。

因為“始終大飽眼福”,所以“有些美不勝收”。此刻,就那麼一瞬間,夕陽越過山頂,猶如熅火無光焰而逝,晚霞消失,萬家燈火明亮,月光再現,彷彿,就在朦朧之中,月光如霧,凝凍而瀰漫,就算墜落中,也亮晶晶,天地間,彼此掩映,更加靚麗,猶如“人間虞美人”,令人欣賞,令人讚歎,堪稱“天地間美不勝收之“角色””也。如此絕美,美得不能再美矣!陶醉其中,也是理所當然之事,可以說,“美麗令人幻化夢思”嗎!

不過,這裡,有“風範之人”,這裡,有“被冷漠之地”,這裡,有“美景勝地”,這裡,有“萬物傾訴”。就算“詩情畫意”,也難以抒發這裡情懷,林林總總,總總林林,不是“訴說”,而是“眼福”,或許,不是“眼福”,而是“訴說”。總而言之,所有“詩情畫意”裡的情懷都墜入其中就對了。

都知道,在特殊環境之中,“忍俊不禁”是“人生難為情”之體現。今日,金文少爺的話令金豐少爺忍俊不禁,大笑起來。之前,小寒說金文少爺不會“浪漫生活”,之後,金文少爺問金豐少爺“一心只讀聖賢書”,有錯嗎?這些對話,可真令金豐少爺難以回應,彷彿應了那句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知是不知,知也不知也,沒辦法,只有大笑起來,才為對嗎!

停留片刻,金豐少爺才對道:“人世間,要想“流芳百世”,需要“造福功勳”,需要猶如春天一般,欣欣向榮,長青永恆。至於“人生浪漫”一說,沒有過甚研究,不是詩人,沒有“豐富情懷”,不是專家,沒有“豐富經驗”,不好說,不必說,各行其是,各得其所,如此而已!僅此而已!”這時,金文少爺立刻回應道:“夢寐以求之事,需要“人生艱辛”,如果說,人生需要“浪漫生活”,那好,換朋友猶如換跑車一般,這種人,有誰會喜歡與呵護呢?所以說,在英國不是為了浪漫而來,而是為了理想而來,需要“一心只讀聖賢書”才對,不要“枉費生命力氣”,不要“明月寄託期盼”,但願所有緣故不是“人生重點”,“一切不成“惘然””才是“理所當然之事”。有句話:“陽光下的結局,才堪稱“美麗”。”是啊!強悍是一種體現,光明是一種現象,美麗是一種結局。沒錯,確實如此也。”

說對了,千真萬確嗎!彷彿,一切心意,都在“陽光明媚”之中,都在“呵護與關切”之中,不必言說,只有領悟其意才行!其間,“談笑風生”彷彿也是他們之間一道風景線,訴說美麗,呵護執著,蘊藏情懷,無處不在,足矣!

就這般,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回到了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