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日出的月亮 作品

第171章 在古田召開的會議

 看著光幕上的行軍路線展示,各時空的將領自然明白這樣做的意圖。內線緊,外線自然就鬆了。只是敢這樣作戰的前提是,將領對這支軍隊要有足夠的控制力。 

 而蕭盼盼的話側面印證了這些資深將領的判斷。 

 “當時由於分兵和艱難的突圍,引起了軍隊裡的不滿情緒,教員改軍委為政治部,並自己兼任政治部主任一職。之後,紅四軍連克多地,奠定了以後蘇區根據地最初的版圖。” 

 古人不太明白政治部的具體含義,但光是這個名字本身就代表了很多,他們也理所當然的接受了這個所謂主任位置的歸屬問題。不然呢? 

 “隨著隊伍的壯大,人員成分的複雜化,各種問題開始冒頭,比如不重視建立鞏固的根據地,流寇思想和軍閥習氣滋生,過度重視軍事,忽視政治建設。教員和其他將領也因此發生了分歧。” 

 “與此同時,部分軍內領導也不滿教員的領導,在第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上,教員落選前委書記,離開了紅四軍的領導崗位,到地方指導工作。” 

 此話一出驚到了各時空的帝王將相,這是什麼操作?兵諫?怎麼就把人選下去了?人是能被選下去的嗎?而且這人還真走了? 

 “他就這樣離開了?”諸葛亮問道。 

 “是啊,而且這不是第一次了,這是第二次。之前提到的秋收起義,他根據敵我力量懸殊的判斷,放棄了攻打長沙的計劃。但中央卻認為他是“放任工農革命軍退走”,是“臨陣脫逃”。後開除了他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 

 諸葛亮眉頭一皺,提出了自己的不解,“怎麼還有個中央?” 

 蕭盼盼失笑,“教員並不是傳統農民起義中的某個獨立的領頭人,他是這一組織的核心成員之一。組織的成立就是我之前所說的社會共識的產物,其成立的目標之一是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在全國範圍內都有分支組織存在,之前提到的那些起義也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在中央的支持下,有組織,有領導,有綱領的軍事起義,所以自然有一箇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