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日出的月亮 作品

第143章 觸發週期律的必要條件

 “在這一輪調整中,國家必須考慮到如何去激發自己治下百姓的生產積極性,必須考慮到怎樣去加強整個國家的組織能力,更必須知道怎麼去聚合自己能用到的所有力量。” 

 蕭盼盼頓了頓,“這一次的調整比起黃帝,比起大禹,比起渴望改變的周天子們經歷過的所有調整都要難。它需要對權力運作的模式進行一次徹底的改革,這牽扯到權力和資源的重組與分配,沒有大魄力,大智慧,大勇氣的人是做不到的。” 

 聽到這的孔子先是一嘆,接著又不免覺得好笑。 

 因為蕭盼盼的直播,讓他第一次清晰的看見了社會運作背後的邏輯,所以他幾乎一瞬間就想到了這次的變革該從哪裡入手,就是那些不被納入國家管理體系的庶人。 

 這些人能迸發出多大的能量,此刻的他已經完全明白了。按照蕭盼盼講述的國家治理邏輯,接下來誰能將這些人更高效的組織起來,誰就能成為下一任的天下共主。 

 但這麼清晰明白的道理,最後卻只有秦國實踐成功了,這無疑讓他感到了一種荒誕的幽默。 

 這時朱元璋發來了問題,“周朝實際控制國政的時間只有275年,算不算週期律?” 

 蕭盼盼思考了一下後,先公佈了朱元璋的問題,然後回答道,“周王朝出現的政治危機並不是週期律造成的,是其自身的政策的先天缺陷和管理失能帶來的,和週期律爆發的原因完全不是一回事。” 

 “那週期律和商鞅變法有關係嗎?”孔子繼續追問。 

 “這個問題有些複雜,我們先從比較傳統的觀點說起。” 

 無數的古人開始洗耳恭聽。 

 “大家應該都知道了,人口增長的速度是幾何級的,就是翻番式的增長。而生存資源的增長是算數級的,就是累加形式的。”光幕裡出現了兩者的增長對比圖,看著那快速增長的人口數量和平緩的糧食產量,無數人的心裡本能的感到了發慌。 

 “在這樣的增長對比面前,多增加的人口總是要以某種方式被消滅掉,比如戰爭,瘟疫,饑荒。人口的數量不能超出相應的農業發展水平,社會總是要讓人口數量和農業生產率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