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TCHITOS 作品

第28章 掩護登陸

 衝進突破口之後,孫彧所在的攻擊群便直奔15度外的一顆星球要塞。 

 攻擊群以登陸母艦和戰機母艦為核心,配置了各種防禦艦和火力艦,攻擊距離自然遠不如主力艦,艦隊決戰的時候是用不上的,但是通過集體防禦和集群攻擊,非常適合於現在這種對近距離目標的攻擊,雖然這裡所謂的近距離一般指的是一個太陽系內兩個行星之間的距離。 

 目標星球要塞是個防禦節點的中心,本身除了自帶火力之外,還指揮著數支艦隊,而現在這些艦隊都已損失殆盡,這也是突破口被打開的原因。 

 至於要塞星球為什麼不飛過去堵槍眼……因為那就意味著這個防禦節點完全丟失,防線將被洞穿,只要敵方有足夠的數量,這種孤注一擲的行為並不能阻止敵方的行動。 

 現在孫彧所在攻擊群的任務就是讓這顆星球要塞退出戰鬥。為達到這個目的,可以登陸然後奪取或者破壞要塞,也可以壓制或者摧毀要塞上的火力。 

 當然,雙管齊下也是可以的,這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出於演習的目的,攻擊群的任務就是同時組織星球登陸與進行火力壓制。艦載機群的主要任務自然就是掩護登陸,至於火力壓制,那是伴隨艦隊的任務。 

 需要壓制的地面火力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要塞發起的的遠程攻擊,一個是要塞的地面防空力量。 

 需要登陸作戰時,主要的就是壓制防空火力了。只不過在此之前需要削弱星球的防護力場。 

 既然是力場,當然就得以力破力。攻擊這麼大個星球不至於打不中,但要保證最高攻擊效率而依法線方向進行打擊就需要一些制導手段了,而地面防禦方也會採取種種手段來偏轉受到的攻擊。 

 但是這一切都需要能量,所以,防護力場經過一段時間高烈度的攻擊後,往往就會轉換工作模式,也就是從最開始的阻擋模式轉換成阻滯模式。 

 不過究竟採用哪種模式,取決於實際情況,沒有一定之規。先阻擋再阻滯這是常規方式,只要能量足夠,全程阻擋硬抗也是有的。 

 至於複合模式,也就是阻擋層和阻滯層交替夾層分佈只存在於某些關鍵節點,比如司令部所在地,因為這需要更多的能量。 

 一番狂轟亂炸之後,登陸母艦開始機動到出發位置,一艘艘登陸艦從母艦彈射出去,朝著要塞地面法線方向狠狠地紮了過去。 

 這時候火力艦開始超越射擊,除了繼續打擊防護力場之外,也形成一道道彈幕阻擋地面攻擊,以掩護在彈幕之後的登陸艦集群。 

 實際上登陸艦本身也是一種物理攻擊手段,不論是撞在防護力場上,還是在力場中的機動,或者最後直接扎進地面,都可以有效地消耗目標的能量。 

 而戰機集群則是跟在彈幕之後,伴隨登陸艦飛行。作為一種微小質量飛行器,戰機受到防護力場的影響非常小,但是需要防備火力打擊,畢竟地面炮火擦個邊就足以打爆一架戰機。當然這是演習,火力的真正能量還是受到一定限制的。 

 所以在敵機群出現之前,戰機大都跟在登陸艦之後,多少也能遮擋一些火力。 

 於是,登陸艦出發的同時,戰機群也開始出發。孫彧所在大隊彈射出去後,在空中列好陣形,然後便跟在一艘登陸艦之後向著敵要塞進發。 

 有登陸艦在前面做盾牌,戰機基本上沒有遭到什麼損失。隨著離要塞越來越近,登陸艦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對於座標驅動的戰機而言,倒也不存在加不加速的問題,只是需要不斷的調整每一跳的距離。 

 要塞的防護力場到距離地面一定高度就沒有了,從這裡開始到地面就會直接面對地面防空火力,以及空中防禦力量,這包括近地防禦艦隊和戰機群。 

 脫離防護力場會對登陸艦產生一個加速作用,雖然登陸艦接地速度會提高,但這種加速效應除了會對登陸艦本身造成極大的拉扯力外,還會使得登陸艦與護航戰機之間產生一個短暫的脫節。 

 因為護航戰機在登陸艦被加速之前,計算下一跳的座標是沒有唯一解的,錯誤的座標有可能使戰機陷入敵方的火力網,或者與登陸艦發生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