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楓庸雅 作品

第26章 名利皆要

 其他六子見狀,也跟著紛紛起身行禮。 

 茅山七子本來對陳楓並不感冒,成人向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十五歲少年喊師叔,有幾人能心服口服地叫出口?但自從見識了陳楓的才智,又有幾人敢不服氣? 

 溫度計也就不說了,聞所未聞的東西,自己不知道,尚能理解。這江南地區漫山遍野的竹子和柳樹,再平常不過,人家小師叔就偏偏能發現新的功效。而且簡單、有效、迅速、便捷,還低廉,都是造福百姓的好東西。 

 雖然小師叔有點摳,三年後才捨得才公佈楓雲散秘密,但人家願意利潤對分,不正好便宜了自己門派?都等著籌錢重修道觀呢。他又不是聖人,人無完人嘛!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這小子會來事,值得栽培。”陳楓面帶微笑,起身向幾位回禮,又看了一眼幼宜,隨後道:“咱們各論各的,幾位兄長謬讚,謬讚,小弟我只是湊巧偶然,運氣好罷了。這楓雲散的推廣,將來還得仰仗諸位一起努力。” 

 花花轎子人人抬,你抬舉我,那我也得抬舉你,唯有進退一致才能前行,況且誰知道里面是不是坐著新娘子? 

 “這傢伙油腔滑調,哪有一點少年純真?”只聽得幼宜暗暗撇嘴。 

 陳楓未在意幼宜的鄙夷,接著道:“這楓雲散,如何分裝,定何價格,還得請大家集思廣益,有想法的,不妨說出來一起參考參考。” 

 白雲子則道:“楓雲散粉末怕潮,時間一長就怕生黴,不如裝在瓷瓶或罐中。至於定什麼價格,你們商量著看。” 

 到底是名醫,上來就講了一個儲存的注意事項,迎來眾人一片附和。 

 李含光不甘寂寞,也起身道:“既然裝瓶罐,那得算上瓶罐成本,以最小裝一兩的瓶子算,光瓶子也要五六文,一兩楓雲散,再便宜怎麼也得十文,那售價定怎麼也得在十五文以上。” 

 這人說的有道理,楓雲散再便宜,也不能做虧本生意,倒貼白送瓶子。 

 有了這兩人定調,餘下人紛紛出謀劃策。有說用一斤罐裝的,理由是量大,節省瓷瓶成本;有說價高,百姓承擔不了,還有的說趁著秘密未公開,要高價售賣,乘機多掙一點的。總之都是各有各的道理。一時間堂內熱鬧非凡。 

 陳楓看著他們,也不說話。直到最後吵得不可開交,白雲子發話:“再聽聽你們小師叔意見。” 

 陳楓則緩緩起身,掃過眾人一圈後才道:“我有些小想法,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指正。” 

 “依小子之見,不如用紙包。 

 首先,尋常人家有兩種人,一種是家資富裕的,他們往往會常備一些日常藥物,所以家裡也不缺瓶瓶罐罐。他們若買楓雲散回去備用的話,完全可以連紙包一起,放進自家瓶罐裝儲存。無非用紙包得嚴實一點,不竄藥性即可。 

 而另一種人,家境貧窮,他們也沒甚財力備藥,往往是已經頭疼腦熱了,才會去買藥直接服用。若用瓶罐封裝,直接加大了他們負擔,反而不美。 

 其次,用瓶罐裝,病患反而不易控制服用藥量。而紙包方便,每包裝個一錢五,一包正好分三份,方便他們按量服用。 

 最後,用瓶罐裝,反而增加我們成本。首先怎麼也得先進一批瓶罐吧?瓶罐還佔地方,依咱們道觀,哪還有地方可放?還得單獨蓋一間倉庫,這又是成本。瓶罐沉重,運輸成本又得增加。我看若是用瓶罐裝,怎麼得定個二十文。否則虧本的買賣沒法做,反而違背了楓雲散造福百姓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