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城樓 作品

第129章 老有所樂

 王立本思忖片刻,覺得王松年的建議可行,立即和村長馬長水商議,最終拍板決定在 十戶農戶中進行推廣。 

 因為這十戶農家是全村的首富,他們不僅有經濟條件好,家裡條件好,而且主婦的飯菜質量也是全村頂呱呱,遊客吃了肯定滿意。 

 這天,魏大勳率領著金龍飯店的 二十家員工,包了一輛大巴,聲勢浩大地開進了紅光村。 

 村裡人見狀,男女老少都一窩蜂地出來了,個個喜出望外,畢竟他們可從未見過城裡人拖家帶口到農村來體驗生活的事情,這對他們來說,可是一件稀罕事。 

 紅光村農家樂笑迎首批來賓,村支書和村長熱情似火地招呼著來賓。 

 村長身後站著的 十戶主婦,個個打扮的風姿綽約,笑臉相迎,宛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王松年滿臉笑容地介紹道:“這些可都是咱們村上的廚藝高手,做飯堪稱一流,保證能讓大家嚐到最地道的農家飯菜。” 

 金龍飯店的員工認出王松年後,心裡像吃了顆定心丸。 

 村長馬長水熱情地表示,“希望來賓們能在此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吃得開心,玩得開心,旅遊開心。我要報告一個好消息,我們村裡有一個大魚塘,隨時歡迎大家前來垂釣。 

 孩子們一聽,頓時歡呼雀躍,吵嚷著要去魚塘釣魚。 

 魚塘距離村子不過區區 500 米,由肖雲龍夫婦承包經營。在馬長水村長的引領下,大家走了十來分鐘,便抵達了目的地。 

 肖雲龍夫婦見到這麼多來客,滿心歡喜地說:“歡迎各位賓客前來魚塘垂釣,這裡有漁具和魚食供你們隨意使用。魚食每包五元,釣到的魚,每斤五元。” 

 小朋友們一聽,興奮得像一群小麻雀,手舞足蹈地纏著父母:“爸爸,快去拿魚竿和魚食吧,我現在就要釣魚,釣上魚拿到農戶就能燒著吃啦。” 

 孩子們的父母自然不願辜負孩子的興致,聽到孩子們如此熱情,便急忙去指定的地方取來魚竿和魚食。 

 10 個孩子在釣魚的指定位置坐好,釣魚臺前設有堅固的護欄杆,宛如一位忠實的衛士,守護著孩子們的安全,防止小孩不慎掉入池塘。 

 10 個小孩如同專業的小漁夫,分別坐在釣魚臺前,將魚竿瀟灑地甩進池塘裡。由於老闆已經有兩天沒給魚餵食了,餓得前胸貼後背的魚兒們,一見到有魚食下來,便如餓虎撲食般瘋狂咬鉤。不一會兒,每個小孩都釣到了足足有 3 斤重的魚,收穫滿滿。 

 孩子家長付完魚錢後,又被帶回了原處。這一次,他們十戶住戶像迎接貴賓一樣,一個一個地被帶到農戶家中。 

 下榻雷冬梅家的是張永剛,他們一家三口。 

 雷冬梅笑盈盈地迎上前,熱情地說道:“房子已為你們安排妥當,鍋灶也都準備就緒。你們要是想親自動手做飯,儘可大顯身手;要是不願下廚,我們也可代勞。” 

 張永剛的老婆李金梅滿臉笑容地回應道:“若是炊具一應俱全,那我們就自己動手啦。” 

 雷冬梅緊接著說道:“家中這些自然不缺,不過我們這兒用的是煤氣罐,不知你們是否用得慣呢?” 

 “習慣了,以前在城裡燒的也是煤氣罐,不過現在安裝了天然氣。”李金梅滿臉笑容地說道,“如今城市和農村的差距越來越小了,反而城裡人都渴望住在農村。農村空氣清新,尤其是晚上,沒有車水馬龍的嘈雜,人們可以安靜地休息。而且農村的夜晚不像城裡那麼炎熱,因為城裡人家家戶戶都開空調,小區裡的空氣猶如蒸籠般悶熱,而農村卻沒有這些問題,所以度假還是要到農村。” 

 雷冬梅說:“我們住在農村也沒覺得有什麼非常特別的好處,就是吃菜方便、養雞養鴨,自己吃起來方便,能吃到新鮮的食物,這一點比城裡強。” 

 第二天,雷冬梅說,“今天我跟你們做陝西漏魚,這是我們村的拿手飯,讓你們嘗一嘗。“ 

 李金梅說,“那敢情是好。我們在城裡只吃過這種飯,但沒有見過怎麼做,今天我們就開眼啦。“ 

 雷冬梅院子裡有一個燒柴灶,支起一張大鍋,給鍋裡添了大半鍋火,先燒半鍋沸水,將玉米麵粉和麥麵粉一把一把均勻的撒入鍋內,邊撒邊攪,等鍋內成糊狀後,再用小火慢燒,均勻的順著一個方向攪20分鐘,直至成熟即成為攪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