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城樓 作品

第15集上新聞函授班

 這樣張永麗就報名上《人民日報》智力開發函授班。函授班因為是首屆招生,所以擔任授課的老師都是理論和實踐經驗豐富的新聞工作者,函授教材既有理論知識也有實踐知識,把張永麗帶到了個新的高地,她如飢似渴地學習教材,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認真做作業。 

 作業就是新聞實踐,直接將寫好的新聞稿件交給老師點評。 

 剛開始的時候,張永麗寫的新聞稿件,都因為是公文語言而被老師打了回來,老師在點評他的這些習作時,“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所以陳述事實是新聞記者的基本功,你寫的新聞是公文,而不是新聞,因此不能在報紙上發表。” 

 “報紙的對象是普通讀者,普通讀者關心的是事實,關心的是黨的方針和政策在基層工作的具體化,關心的是如何解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因此新聞就是抓問題,解決問題,這是寫好新聞稿的關鍵,而你的作業都是公文式的語言,沒有指導意義,不能在報紙上發表。” 

 張永麗看了老師的批語,這才恍然大悟,才明白新聞與公文在表述方式上的本質區別,才明白了寫好新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於是她從頭學起,認真學習老師的講儀,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理論水平,採訪水平和寫作水平。 

 張永麗在跟縣領導到基層做調研時,她有意識地用新聞採訪的方法,分析素材,挖掘素材,然後加以整理,寫成新聞稿,發給被採訪對象,核實稿件,然後報縣委主要領導審閱,最後才發給授課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