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兩個檸檬 作品

第136章 萬老弱婦孺建設的生命線

 這些,能功過相抵嗎? 

 ...... 

 【如果說明清之前的思想鬥爭是皇權爭奪對儒家的解釋權,那在明清時期就是皇權和天下的思想鬥爭。】 

 【他們運用禁錮和壓迫的手段,使儒生們徹底失去了華夏文明中的優秀思想,淪為帝王手中的傀儡。】 

 【這是否僅僅是某個思想的問題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些儒生們的觀念曾一度超越了他們的時代。】 

 【例如,明末清初的黃宗羲,就曾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思想,呼籲人們限制皇權,並反對重農抑商的觀念。】 

 【同時期的顧炎武也提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觀點,批判了“家天下”的君主專制,並強調國計民生的重要性。】 

 【明朝後期的李贄更是大膽,他提倡人們尋找一條與宋明理學不同的道路。】 

 【他批判了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重農抑商、假道學、社會腐敗和貪官汙吏,更是直接針對帝王的皇權統治,要求解放人的天性,並設立自由市場,這就有了現代思想的基礎。】 

 【然而,他最後卻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被逮捕。】 

 【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儒家學者,所以刻在明清百姓心中的到底是儒家思想還是其他什麼東西?】 

 【他們所想的到底是自己要想的,還是別人讓他所想的呢?】 

 【回顧這場跨越千年的思想鬥爭,我們可以發現,與其說是儒家塑造了華夏文明,不如說是華夏文明根據現實需求塑造了儒家。】 

 此時彈幕彈出。 

 “教育的意義在於什麼,教育的意義當然在於“教育”。” 

 “有些東西,陽光照進來就有罪。” 

 “改造過的儒家思想就是為了禁錮百姓的思維和思想。” 

 “所以從董仲舒開始,儒家就是一個框架,皇帝都把私貨往裡裝。” 

 “儒家還是有核心競爭力的,不然為什麼都是歷朝統治者的首選,還能延續千年。” 

 ...... 

 漢武帝之後歷朝歷代的儒家子弟感覺整個世界觀都備受衝擊,尤其是明清時期的儒生。 

 他們自小熟讀四書五經,接受的都是三綱五常的教育。 

 細細想來,真的細思極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