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襲輕衣 作品

第143章 學以致用方為大道,壯大自身才是根本

 當秦子玉踏上第二段書山之路時,他的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期待。在漫長的跋涉中,他彷彿看到了一線光亮,那是知識的曙光,是他一直追尋的智慧之光。 

 如果說上一階段的任務是儲備知識,那麼這一階段就是提煉改造,並將所獲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儒家有言:“三人行,其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這句話深深地烙印在秦子玉的心中,他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善於向他人學習,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都可以成為自己成長的借鑑。 

 他感慨著,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只要用心去發現,就能不斷提升自己。別人的優點,學了之後可以讓自己找到正確的做事方法;別人的缺點,見識了之後可以讓自己避免踩坑。 

 所謂的吃一塹,長一智,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吃過了的虧,才能讓人擁有刻骨銘心的記憶,才會竭盡全力的避免重蹈覆轍。 

 接著,秦子玉的腦海中浮現出諸葛武侯的教誨:“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這句話如警鐘一般在他耳邊迴盪。他深知,即使是微小的善舉也能積累成大善,而哪怕是小小的惡念也可能引發大惡。他暗暗發誓,要時刻保持警覺,不論是在行為上還是在思想上,都要追求至善至美。 

 對於善行,哪怕是再小也必須要認真對待。對於惡行,哪怕是可以忽略不計也不能去做。防微杜漸,就是告誡所有的人,習慣成自然,一旦疏忽大意,就有可能積小惡成大惡,最終毀掉了自己。 

 秦子玉深知“讀書使人明智”的道理,他渴望通過閱讀獲取知識,開啟智慧之門。他希望能夠用自己的智慧和判斷力,對負能量的知識進行批判,剔除其中的糟粕,只留下精華,為自己所用。 

 他相信,只有這樣,他才能在書山中找到真正的寶藏,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 

 在這條充滿艱辛的書山上,秦子玉堅定地向前走著。他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對正義的追求,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著那線光亮邁進。 

 他知道,前方的路還很長,但他有足夠的勇氣和決心去探索,去發現,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智慧人生。 

 此刻的秦子玉,還是依附於既有的道德評價體系。也就是說大多數人認為的事情,那就拼了命的去做;大多數人排斥的事情,無論如何都不會碰觸。 

 在這一階段,他以道德君子的標準要求自己,同時藉助自己的影響力引導世人追求世人所謂的大善。 

 在前行的過程中,秦子玉逐漸領悟到書山第二階段所蘊含的磨礪真諦。如果說第一層是看山是山,那麼這一層的讀書境界或許可以被稱為看山不是山。 

 具體來說,在第一階段,秦子玉所吸收的正、負能量知識,其所有的標識都源自他人的認知,或者說是作者根據世人的認知進行歸納總結的成果。 

 這些知識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的是別人眼中的世界,而秦子玉則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接受、理解和內化。 

 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秦子玉開始意識到,這些知識並非絕對的真理,它們只是一種參考,一種基於他人經驗和觀點的總結。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價值觀和思維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對於同一件事情的理解和看法也會存在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