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襲輕衣 作品

第91章 三教儒佛道各有千秋,比武選班長書童上陣

 雖說秦子玉的槍技有了防禦體系,獲得了巨大的進步。只不過這樣的五行相生過於粗糙了,防禦體系的成長並沒有區配進攻體系,還需要繼續打磨,使得兩大體系並駕齊驅。 

 由於考試仍在繼續,秦子玉並沒有急於打造自己的槍技,而是準備儒道學院的考核。 

 關於儒道的六藝,秦子玉並沒有什麼獨特的見解,而是以前人的成果打磨己身,也算是一種進步。 

 詩以修身,腹有詩書氣自華;書以養德,字如其人,溫潤如玉;禮儀之邦,禮多人不怪;易既為八卦之易,也可以理解為交易或交流,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御為駕馭馬車,亦或是騎乘馬匹遠行,更可以理解為御下之道,這是一種管理策略;射是個人武力的統稱,大道三千,殊途同歸,通行天下,以武為憑,可以除暴安良,可以護己周全。 

 畢竟百家爭鳴,匪家也有一席之地,儒脈子弟想要通行天下,武力才是最大的底氣,也是通行的保障。 

 秦子玉終於知道,原來所謂的百家爭鳴,並不是簡單的文道理念之爭,而是武力之爭。沒有武力保障的思想,終將煙消雲散。想要以德服人,先要讓對方安靜下來,耐心的聽講。何以服人,唯有拳頭而已。 

 接下來的佛學院,秦子玉學會了兩大理念,既有普渡眾生,也有怒目金剛。 

 普渡眾生,以德服人;怒目金剛,武力鎮壓。天下武功出佛門,不僅契合了儒道的有教無類,更是讓那些以佛門武技傍身行走於天下的人充當了宣傳者,再加上眾生皆苦於當下,寄希望於來生,求佛自可以安心,或許可以化解心中的鬱結,自我開解,才有動力好好生活。 

 關於道學院,秦子玉似乎明白了為何難以碾壓佛門的真正原因。 

 道家講究一切隨緣,道法自然。這也就是說碰上了才有機會了解,僅憑道聽途說只會誤入歧途。這樣一來,唯有德高望重,才有傳承的資格。更何況道有正邪之分,這無異於將道的力量一分為二。僅憑一半的力量,就與佛門並駕齊驅。這樣算下來,道家似乎也不弱,只是自古正邪不兩立而已。 

 特別是在擇人方面,道門講究緣分,唯有合了眼緣,才能列入門牆。佛門旨在勸人向善,只要有向善之心,願意誠心加入,就可以在佛門擁有對等的身份地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就是明證。惡人不再殺人,對於活著的人來說那就是佛。 

 至於那些已經被殺死的人,須知道,死人已經完全喪失了人的屬性,自然無法享受作為人的相關待遇。總而言之,死人是沒有權利的。 

 佛門之法在於渡人,引人向善即為功德;道門之法在於渡己,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唯有正己,方可教化他人。 

 通常情況下,道與德密不可分,倘若無德,便是惡道,邪門歪道。 

 就拿碰上惡人來說,佛門子弟會勸人向善,實在是勸不了才會有怒目金剛。道門子弟只能懲兇除惡,弘揚公平正義。 

 道門的降妖除魔,是消滅壞人。通常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