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機緣巧合

 說起來,這個實驗室還跟他有些關係。 

 其學術委員會的主任正是他家導師徐志鴻院士。 

 在這種情況下,他也不想在太相關的領域中和他們去競爭。 

 而且如果研究領域和已存在國家重點實驗相同或者相似,基本沒有再次獲批的可能性。 

 這種東西就和國際上對待公眾資源的處理規則一樣。 

 先來先得,而且一個蘿蔔一個坑。 

 前面的坑位不出問題,後面的人基本不可能插上一腳。 

 這樣考慮下來,結合他的研究優勢以及國內的空白領域,其實也沒有別的選擇。 

 這也是他在耶魯大學裡未進一步進行的研究,就是怕過於挑動老米神經,搞的他們狗急跳牆。 

 只不過他沒想到的是,自己能夠獲得諾獎,依然達到了這個效果。 

 但現在既然已經回到國內,這個項目也該到了重新啟動的時刻。 

 “植物病理遺傳及育種。”想到這,陸時羨緩緩說出了自己的抉擇。 

 或許是擔心梅興國對專業領域不太理解,他又繼而解釋了一句:“如果只是單純的研究植物病理,可能學術價值會高一些,沒有太大的應用價值。” 

 “但如果加上遺傳和育種,也就進入了植物抗病毒遺傳育種領域,而這個領域在我國尚屬於空白,極少有人涉足。” 

 “這三者結合起來可以等若於達到給作物增產的效果,而且它的優勢非常有競爭力,實現難度和增產穩定性遠比雜交育種要小不少。” 

 “劣勢則是增產效果不如雜交育種明顯。” 

 梅興國作為一位封疆大吏,他對學術確實不懂。 

 但在敏銳性和理解力上,他卻近乎拉滿。 

 梅興國一邊思考一邊說著:“也就是說這項技術的下限是節省了購買農藥的費用,顯而易見的減少了耕種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 

 “但除此之外,農藥大幅減少使用還會帶來隱性的生態效益增加。” 

 “其實,光這一點就已經足夠。” 

 陸時羨沒有說話,只是給了他一個大拇指。 

 儘管他對官場不算了解,但也知道現在的一些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