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思路驗證

 不過這次,還真是他們想錯了。

 陸時羨並非有什麼別的事情,而是突然想起一些以前被他忽視的事情。

 他急切的需要去做個驗證。

 如果沒記錯的話,之前他還在金陵農大費盡心思水論文的時候,在進行文獻參考的過程中,偶然接觸到一篇wus、stm以及cLv3三個關鍵因子在幹細胞裡的相互作用模式。

 只是關於論文的具體內容,他已然是記不得了,但關於論文的研究成果大致還是清楚的。

 自然科學和其他學科有著本質的區別,那就是很多時候,你就算明知道問題的答案,但你也仍需要將過程陳列出來。

 現在世界上許多劃時代研究成果裡,有很多是帶著結論去尋找證明方法而出現的。

 這就是數學老師說的過程很重要的原因。

 不然,它就永遠只能是猜想,而非定理。

 特別對於數學而言,就算你帶著世界頂級難題的證明原稿穿越回去,也無濟於事,因為你根本看不懂裡面的證明過程。

 這個說法拿到自然科學來說,其實也是大致成立的,唯一的好處大概是可以少走一點彎路。

 這也是他明明知道很多實驗室的重磅成果,卻依然只能一步一個腳印前進,無法直接將別人的東西拿過來用的緣故。

 關於這件事情,只能作為他一個人的秘密而存在。

 無法講給他人聽,只能獨自去進行驗證。

 抵達耶魯大學圖書館。

 因為目標比較明確,陸時羨迅速在檢索臺找到了他的目標。

 最先於1995年,問世的cLv3基因相關論文是幹細胞的特徵基因。

 利用它的這個特性作為標記,就能將區分莖端分生組織中的幹細胞與非幹細胞。

 隨後於1996年,被第一次發現的stm蛋白,則是幹細胞的關鍵激活與維持因子。

 stm蛋白的功能主要為維持幹細胞的未分化狀態,它的過量表達會使植物的莖端幹細胞數量加劇增長,並且抑制其分化產生各種器官細胞的功能。

 最後在1998年,wus蛋白一經發現就引發學界的轟動,作為調控植物莖端幹細胞的核心細胞因子,它的功能和調控機制研究迅速成為當時植物幹細胞領域的熱點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