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蘇青的血淚

 可是,在他心中,長公主此等行為,已然越界。 

 在言語間,就有幾分規勸之意。 

 然而,他不勸還好,越勸就越是火上澆油。 

 長公主在別院待了半個月,京城的火越燒越旺,御史臺請求追責,罷黜她的長公主封號,將她貶為郡主。 

 大司徒並不想貶長公主。 

 因為謝家,依附皇權而生存。 

 要是把長公主的罪名坐實,皇權聲望會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低谷。 

 屆時,恐怕朝堂上,就會群魔亂舞。 

 就是他也鎮壓不住。 

 而在彈劾長公主的人裡,就有不少別有用心的。 

 把水攪渾,才能有機可圖。 

 因為有謝殊的暗中發力、皇太后皇帝的愛護,這股風才終於要刮過去。 

 直到燕長青覺得時機已到,上摺子把罪責都攬到他自己身上,眼看就要平息。 

 可是! 

 誰能料到,住在別院裡的長公主,因為過於憤怒,使人往國子監祭酒府上栽贓嫁禍。 

 誣陷蘇子瑜想要造反,給祭酒府上放入了勁弩等軍中禁品,甚至連玉璽龍袍都準備好了。 

 她哪裡能知道,在暗地裡替她出主意、唆使她的人,是包藏禍心呢?! 

 是她出京避禍時,崔家以保護她的名義,派來的護衛和幕僚。 

 長公主想著,母族的人,怎麼著也不可能害她吧? 

 再說了,只要祭酒家背上謀反的罪名,那她廢了蘇子瑜哪裡又是什麼大事呢? 

 是他活該! 

 可她沒想過,蘇家又有什麼要謀反的理由。 

 哪怕,在崔家的謀劃下,當真從蘇家抄出來了這些要命的物件,朝野上下都知道是長公主的栽贓。 

 這麼一來,就連燕長青的摺子,也無法挽回她的聲譽。 

 但是,律法就是律法。 

 無論蘇家是不是被陷害,光天化日之下,那麼多罪證被實實在在的抄出來,蘇家逃脫不了罪名。 

 一朝傾覆。 

 而謝殊,雖然並不想看見這個結果,但由蘇家擔了罪名,總比動搖皇權來得好。 

 一切秩序恢復正常。 

 只有皇太后看出不妥,當皇帝大喜之下,當朝就定了蘇家的謀逆大罪,男丁全部斬首示眾,女眷充入教坊司,淪為官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