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秋隕S 作品

第三百九十四章分頭下注

皇甫嵩:……

我早知道你小子不是什麼好東西,可著實沒想到,你居然還這麼無恥。

幽禁百官的事兒,還能說得這般冠冕堂皇,當真是虛偽之至。

“好了,反正董賊已死,且不提雒陽之事,不知皇甫公有何打算?”張恆笑問道,直接撇開了話題。

可就這麼簡簡單單的一個問題,卻直接讓皇甫嵩犯了難。

怎麼辦?

自己還能怎麼辦?

之前自己鎮守扶風,乃是受先帝詔令。

而後又有詔令命自己回雒陽,但那卻是董卓下的。

如今董卓已死,誰知道詔令還算不算數,自己又該何去何從?

沉默片刻之後,皇甫嵩才拱手道:“如今董賊已死,我自該罷兵上表,等候朝廷詔令。”

張恆搖了搖頭,“皇甫公,下官的意思是,您有何打算?”

這句話說得有些隱晦,但皇甫嵩還是聽懂了,張恆是問自己想怎麼做。

所以他瞪了張恆一眼,“身為人臣,自當遵從詔令,豈能肆意妄為。”

“皇甫公以為,今日之朝廷,還是昔日那個朝廷?”張恆意有所指道。

“此言何意?”皇甫嵩語氣不善道。

“沒什麼意思,但方今天下動亂,懷不臣之心者甚多,時局如此,皇甫公難道不知?董賊雖然伏誅,但雒陽百官也不見得能穩住局面。更有甚者,朝廷的詔令,關東群雄又有幾人能尊奉?”

這番話當然是實話,但張恆說得過於赤裸,聽得皇甫嵩眉頭直皺。

“他們是他們,老夫是老夫,即便天下人皆懷反意,老夫也是大漢忠臣!”

“皇甫公之氣節,下官佩服。然天下之事,卻非忠誠可解也。如今雒陽之局勢,可謂一團亂麻,皇甫公若是明智,就不該參與其中。

想當年,皇甫公奉先帝詔令,領軍平亂,數月之間便平滅黃巾反賊。而後又四處出擊,屢平戰亂,功勳顯赫。縱觀千載史冊,如皇甫公這般功臣,也未見幾人。

建功立業,青史留名,大丈夫所求者,皇甫公皆已達成,如今再深陷漩渦,就不怕落得個晚節不保?”

張恆這番話,可謂說到皇甫嵩的心坎上去了。

大漢的確快完蛋了,但對於皇甫嵩個人而言,卻是早已功成名就,走向了人生巔峰。

古今多少名將,一旦參與朝堂之爭,死於非命不說,身後名也難以保全。

皇甫嵩沉默了,目光微微閃動,不知在想些什麼。

良久之後,他才長嘆一聲。

“子毅所言是也,老夫業已年邁,近來多感精力不足,身體疲乏,也該到了頤養天年之時。只是……”

他皇甫嵩對漢室,終究是有感情的,不忍見山河破碎,朝廷衰落。

張恆搖頭一笑,“歲月無情,如白駒過隙,人生百年,終有一死。前人未竟之業,自有後人繼承,皇甫公以為如何?”

皇甫嵩還是沉默不語,虎目中滿是不甘。

“唉!”張恆再度搖頭道,“皇甫公,你老了!”

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卻如一道閃電般擊中了皇甫嵩。

他那原本筆直的脊樑,也瞬間垮了下去。

是啊,張子毅說得不錯。

一代人有一代人該做的事,半截入土的身子,又怎能承載太多的雄心壯志?

“子毅的意思,是要老夫上表請辭?”

皇甫嵩低聲道,聲音滿是蕭瑟。

張恆搖了搖頭,從趙雲手中拿出了那道詔書。

“皇甫公的去留,下官不敢置喙。但在下官看來,頤養天年已是最好的選擇。倒也未必要請辭,皇甫公若有意,下官可稟報玄德公,表皇甫公為下邳太守,攜家眷前往徐州。如此,玄德公必然厚待。

可若皇甫公執意入雒,這裡也有一道詔書。何去何從,願公好生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