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 章 舊趣

用木材燒飯有一個好處,就是不用實時的盯在那裡,不像小時候在農村,用稻草燒飯,得時時的向肚裡塞稻草。稻草塞的多了,不是火太旺燒糊了米飯,就是一不小心把火給蓋滅了。

大灶燒火還是很有講究的。

用柴燒火就方便很多了,檢查了下灶口,再怎麼樣都不會把火引到外面來,許志鵬放心的拍了拍手,走出了灶頭。

老道士依然不聲不響的打著坐,許志鵬也不敢打擾,大殿外遠遠的看了一眼,就轉身欣賞起這座破舊的道觀來。

說實話,這座道觀真的沒有什麼可以看的了,老舊不說,還有一股蕭敗的氣息,彷彿與那老道士是難兄難弟,即將走入衰亡的邊緣。唯一有些生氣的,是大殿後面的幾分菜地,雖早已入了秋,但依然生長的鬱鬱蔥蔥,生機盎然。

微卷的小辣椒,一人多高、頂端還依然開著小黃花的秋葵,兩排半枯半綠的玉米杆,幾窪青菜,還有小半隴沒有收起的紅薯地,別的還有幾樣,但見不到果實,許志鵬一時沒有認出來。這真的可謂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從小就從農村走出,哪裡認得全這些東西。

他也沒有摘取的想法,沒有得到主人的允許,燒個飯裹腹還說的過去,要是還亂摘亂炒,那就太不把自己當外人了。況且他還是個手殘的!

回灶頭看了眼火,火頭有些蔓延出來的跡象,他用火杆通了幾下,把木材往灶肚送了點進去,又給它們通了通風,火頭就旺了不少,鼻孔中也聞到了飯的香味。

這個時候飯可還沒好,憑經驗,起碼還要三分鐘的時間,不能心急,也不能燒過頭,不然,一鍋飯就得燒焦了。這個時候,人已經不能走開了,一旦聞到點焦糊味,就得立馬把灶中的柴火抽出來。當然了,現在這個時候其實還不用擔心這個,木鍋蓋邊上都還一直冒著水泡,這說明鍋內的水分還充足,不用擔心會有焦糊的問題,等到水泡幹了,那就得時刻注意了。t為了安全起見,許志鵬抽掉了一根柴火,讓火頭小了不少。這最後的一段時間,你其實已經不用擔心燒不燒得熟的問題了,而是因人而異,有人喜歡吃的軟一點的,可以早點開鍋,有人喜歡吃鍋巴,可以稍微遲一點。大灶燒出來的飯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香!特別是鍋底稍稍有點焦,鍋巴剛剛形成的,微微發黃的時候,那個乾脆香,真的是小時候的最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