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踏歌而來 作品

第15章 伯父很滿意

 “你在八股文和截搭題方面,還有所欠缺,但策論和算學,相當的比較出色。”

 說著,張學友長長的嘆了口氣,不好意思的說道:“想當年,我就幾次都栽在算學上,後來有了玉良他們,也就放棄了。”

 “伯父,以你的學問來說,我感覺考個秀才完全不在話下,只要你老心不在此。”

 孫山半是勸解半是吹捧道:“其實,伯父你的能力在商業方面,你能赤手空拳創下如此宏大的產業,比起你的考場上的遺憾,就成功得多!”

 說著,孫山為張學友父子倒了一杯這個世界,所謂的煮茶:“人生的路不止一條,只要找準了自己的方向,能夠讓自己的家人過得幸福,就是人生的成功。”

 “如果,我站在伯父你的角度,我也會在家人和學業之間,選擇讓家人過得幸福!”

 這話聽過,一直以學業未成,深感遺憾的張學友,有些老眼通紅,他端著茶杯的手抖了抖,有些不自信的反問道:“賢侄,你也是這麼認為嗎?那如果你這幾年學業不暢的話,你會怎麼選擇?”

 這話,其實是妻子張申氏讓他問的。

 張申氏就怕孫山一頭栽進考場,如果二三次考不上,還一直執迷不悟,她就不想把女兒嫁給孫山。

 在這個世界,養一個讀書人是非常難的。

 特別是從秀才考進舉人這一關,不止是難,而且,開銷特別大。

 三年一場的舉人考,加上平時學業和生活上的開支,正常情況下,沒有個百來兩銀子,是下不來的。

 這還只是讀書秀才一個人的開銷,如果成了家,有了娃,那開銷更大了去。

 “我是真心這麼認為的,我覺得,人生的方式有很多種,沒有必要,非一頭栽倒在一條可能行不通的道路上。”

 “考試,有時候考的不只是學問,運氣,身體,心理承載能力,無不影響最終的結果。”

 “對,賢侄說的很對!”

 張學友于拍大腿,彷彿找到了知音,也找到了自己當年失敗的原因:“伯父我當年自認為學問還不錯,比起那幾個考中的同窗,並不差。”

 “可是,一次因為吃的東西不乾淨,一次因為試卷被風吹走,最後一次,考試前二天沒有睡好,結果-----”

 說著,說著,幾滴熱淚,從眼眶中悄然而出。

 這讓坐在一旁聆聽,一直沒怎麼開口的張玉良傻了!

 在他的心裡,父親是堅強偉大的。

 從來都是高昂著頭,一副硬漢的模樣。

 沒想,才和孫山聊了一會,眼淚都流了出來。

 可能是張學友感覺到自己有些失態,忙側身擦乾淨淚水,裝著什麼也沒發生的接著問:“那麼,賢侄你自認為有多大的概率能考上?如果不成功的話,你有什麼樣的計劃?”

 孫山知道今天的重頭戲來了。

 如果自己沒有回答好,張家就可能將女兒許配給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