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戶陳公 作品

第151章 誓師出征

 寧康元年,八月初九。 

 黎明時分,遙遠天邊的一顆孤星漸漸隱沒,東方天空泛出一抹亮色,天色越來越亮。 

 覆舟山下校軍場內,一杆五丈高的紅邊黑底大纛高掛正中。 

 上面有五個燙金大字從上至下,“前軍將軍——陳”。 

 大纛下聚集著五千名晉軍步兵,排列整齊,刀槍林立,衣甲鮮明,精神抖擻。 

 辰時,陳望披掛整齊,銀盔銀甲,外披殷紅戰袍,腰懸龍泉寶劍,胯下紫驊騮,在毛安之、王恭、謝琰、柏華、王忱等二十餘名將佐、屬吏、幕僚簇擁下進了校軍場。 

 主將一入場,五千名晉軍提振士氣,發出了驚天動地的吶喊聲:“厚、厚、厚!” 

 聲音一直傳到身後的覆舟山中,驚起一片飛鳥,撲簌簌升上天空。 

 陳望這還是平生第一次穿上鎧甲,他穿的是魏晉時期最為先進的明光甲。 

 此甲為防生鏽,採用了水磨工藝,渾身上下一片晶亮,如果在陽光下能產生耀眼光芒,作戰時能使對方目眩從而影響視覺。 

 而且在各種鎧甲中保護面積是最大,並能最大限度的靈活揮動手臂,便於行動,束甲時將皮帶套於領間,在領口處打結後向下縱束,至腹前再打結,分成兩頭圍裹腰間後系束在背部。 

 這時東晉時期高級將領才能穿有鎧甲,這種光明甲一直沿用到殘唐五代時期。 

 穿越到東晉後,陳望一直寬袍大袖肥直筒褲,穿著舒適慣了,再穿上這種重達三、四十斤的物件,起初頗為不適應,磨得肩、肘、膝等關節生疼。 

 就連頭上戴的這頂兜鍪因遮住了後腦和耳部,只露出前面的眼睛、鼻子、嘴巴,而聽不清旁人說話,更加不適應。 

 回想起有許多國內外經典的古代將軍在戰場上和別人互相對話都靠著大吼,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吧。 

 後來看著全體人員都穿著比他還厚重的盔甲,也只好忍了下來。 

 陳望催動紫驊騮,來到隊伍前列,勒馬轉過頭來,面對北面的巨大觀禮臺,眾將佐在他身後依次站立成一排。 

 他高高舉起了右手,聲浪震天的吶喊聲停歇了下來。 

 約莫一炷香的工夫,文武百官、出征將士家屬紛紛登上了觀禮臺,分兩廂站立。 

 陳望在眾多女眷中看見了王法慧和謝道韞,大娘和陳勝譙被陳望好歹勸住,所以今早沒有過來。 

 少頃,只聽得校軍場外有聲樂鼓吹響起,眾人皆知,天子鑾駕到了。 

 大家無不精神大振,整理衣冠。 

 前後四輛乘輿進了校軍場,在觀禮臺下停住,車上下了司馬曜、褚太后、李太妃、琅琊王司馬道子。 

 四人登上觀禮臺後,眾文武官員齊齊跪倒在地,高聲口頌聖上、太后、太妃、琅琊王殿下等吉祥如意,福壽安康。 

 司馬曜也是第一次來校軍場。 

 他登高遠眺,正對著的是巍巍覆舟,綿延不絕,校軍場西側歸善寺,東側樂遊苑,丹桂盛開,古木參天。 

 在清晨薄霧中,隱隱有亭臺樓閣,時隱時現,亦真亦幻。 

 收回目光,近前是頂盔掛甲,英姿颯爽的陳望,身後整整齊齊排列著威武雄壯的大晉子弟兵。 

 心道,這小子穿上這套行頭還挺像那麼回事兒的,但真能對付得了以王猛為首,集各遊牧民族為一身的虎狼之師嗎? 

 心裡想著,雙手微微一抬,挑唇高聲道:“眾卿平身!” 

 然後在觀禮臺正中座榻上坐下。 

 他的左首是司馬道子,右首是褚太后和李陵容。 

 全場一片肅靜,只有秋風吹拂大纛獵獵作響。 

 司馬曜略顯童稚的清脆聲音響徹全場,“朕自登基以來,國家多故,先有國之柱石大司馬桓溫病逝,後有氐虜屢犯邊陲,廣陵公陳望,憂國奉公,主動請纓,誓師北伐,朕心大慰,有此良臣,晉祚何愁不興?《詩經》雲,‘無德不報’,待卿凱旋迴闕,朕當不吝封賞,加殊錫焉。” 

 陳望聽明白了,尤其是最後四個字,意思是要給予不一般的獎賞,趕忙在馬上躬身施禮,把昨晚早已背得滾瓜爛熟應對臺詞,滔滔不絕,和盤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