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個名很難啊 作品

第454章 GPT

 曾熙笑著說:“老闆,無論是北美的主機廠,還是歐洲的主機廠,他們都對北美的新能源補貼不感興趣,因為條件苛刻。” 

 “對方想簡單了。供應鏈一旦成型,一般情況很難被打破。” 

 “除非有成本更低、性能更好的零部件可以替代。” 

 “因為供應鏈成型涉及多個環節和參與者,包括原材料供應、零部件配套、生產、銷售等等。” 

 “這些環節的參與者,彼此之間緊密合作、相互依存,外界很難介入,更遑論複製和替代。” 

 “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如果通過革命性技術來重塑供應鏈,那就會很簡單。”常樂說: 

 “所以,我們的技術研發不能放鬆。” 

 “下午,沒事吧?”常樂問。 

 “沒什麼事。” 

 “那去一趟研究院。” 

 “哦?又有產出了?” 

 “算是吧,而且是能造成轟動的革命性成果。” 

 自從常樂搬家至半山別墅後,他對研究院的情況要比曾熙清楚。 

 下午。 

 常樂、曾熙來到平頭哥研究院一棟新建大樓。 

 隨著深度學習項目組的技術迭代、規模擴大和設備更新,原先的辦公場地,已經無法滿足需求。 

 人多、設備多,還有超算。 

 所以,去年新建的大樓竣工後,項目組就搬進了新大樓。 

 新大樓命名為:Ai樓。 

 顧名思義,就是研究人工智能的專屬場地。 

 深度學習項目組也擴展為人工智能研究院。 

 此時,大樓地下室,來了很多大佬。 

 有小馬哥、任總、徐總、劉朝陽院士……等。 

 項目組負責人李飛向大佬們介紹項目情況。 

 幾年錘鍊,李飛臉上剛畢業時的書卷氣已經消失。 

 原本頭頂濃密的頭髮也稀疏不少。 

 再往前一步就和徐總一樣。 

 眾人,首先看超算中心。 

 此超算非通常意義上的超級計算機。 

 而是用來訓練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超級計算機“靈犀”。 

 為了這個超算,常樂將鵝廠、菊廠都拉了進來。 

 後兩者出了不少力。 

 鵝廠不用說。 

 本身就是項目股東,出錢又出力,東奔西跑,拉來了不少研發工程師。 

 小馬哥起初認為這個項目是互聯網級別的機遇,就如2000年互聯網大爆發時一樣。 

 但是隨著項目技術更新迭代,他敏銳洞察到這可能是一次新的工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