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個名很難啊 作品

第241章 新的生產基地

 “謝謝,這塊肉很潤。”常樂一口咬下,還用舌頭舔了舔嘴 

 “……”江夏臉燒了 

 江志誠、夏清芳不懂,但江夏懂。 

 這是兩人之間的小趣味。 

 吃完晚飯,收拾完桌子,一家人坐在電視前看晚會。 

 江志誠跟常樂聊起了另外一個話題。 

 “樂子,你和提過的那家公司,我特意去調研了一番,也和他們公司的老總交流了一下。”江志誠接著說: 

 “怎麼說了,一家剛剛成立的公司。” 

 “不過他們的前身很不錯,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細分領域的全球第一,市場份額接近50%,還是水果公司電池主要供應商。” 

 “爸,雖然剛剛成立,但是這家公司有技術背景、有資金實力,還有技術野望。”常樂解釋說: 

 “雖然聚合物鋰離子電池與動力電池技術差別很大,但是我相信他們有實力趟過去。” 

 “建議有可能的話,多關注下,必要時可以給予適當政策支持,成長會很快。” 

 “這個我明白。你既然這麼看好,那為什麼不去投資?”江志誠問 

 “呵呵,他們本身就是鋰離子電池領域大玩家,不缺資金,不會輕易接受融資,稀釋股權……”常樂解釋: 

 “而且他們現在有日資背景,手伸不進。” 

 “哦,也是這個理。”江志誠點頭。 

 “還有,Bmw正在主動和他們接觸。看中了他們的技術經驗,想要將他們納入電池供應商,為旗下電動車提供動力電池。”常樂說。 

 “哦?有這回事?這個他們沒有和我說。”江志誠興趣來了。 

 “沒有成既定事實,估計他們覺得不適合宣揚吧,不過成功概率很大。一旦落地,有Bmw這個品牌背書,以及技術方面的指導,那成長速度……嘖嘖!”常樂讚道。 

 “這個確實。Bmw影響力很大,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他們進一步開拓市場。”江志誠說。 

 CALt發展歷程可以說一直順風順水,幾乎沒有什麼艱難挑戰。 

 起步階段有Bmw手把手教導,打牢根基; 

 進入成長階段,因為Bmw的背書,一大批汽車品牌與其簽訂供應協議,助推其發展。 

 成立短短5年後,動力電池系統裝機量一躍成為全球第一將老牌電池供應商松下、三星、Lg等斬於馬下——僅指裝機量。 

 當然,這其中,有政策因素在助力,也有松下等企業的方向選擇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