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個名很難啊 作品

第216章 動力電池

 “你就說說有哪些方向符合東海實際。” 

 “符合東海實際?爸,我對東海不瞭解,我這一次是第一次來。”常樂說。 

 “哦,你看我這腦子,確實有點盲目了。”江志誠拍拍腦袋自嘲道。 

 “不過,要說有現實基礎的話,新能源汽車所需要的動力電池,或許是一個不錯的發展方向。”常樂說。 

 “動力電池?我知道。” 

 常樂確定說:“就是它。剛剛發佈的國家新的規劃綱要中,已經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這是一個鮮明的政策指向,也很有現實意義。” 

 “這個現實意義有三個層次。” 

 “一是能減少石油依賴、維護能源安全。” 

 “二是減少燃油車的燃油排放,緩解汙染問題。” 

 “三是產業發展需要,通過電動車實現彎道超車。” 

 “雖然,過去一年國內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1800萬輛,不僅蟬聯世界第一,且創全球歷史新高……” 

 “比較2005年時,市場規模已經增加三倍,但是國內車企有三個問題仍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與跨國車企相比,差距仍然較大,不解決將在今後制約國內車企發展。” 

 “哪三個問題?”江志誠問。 

 “一個是缺乏自主開發能力。過去幾年,國內車企已建立規模可觀的產品研發機構……” 

 “但對標跨國車企,無論從整車系統開發、集成開發還是從先進技術創新研發等角度來看,都還有很多不足……” 

 “重應用輕研發、重結果輕流程、重數量輕質量、重短期輕長期。” 

 “這些問題表症,一方面源自於現實技術差距大,一方面源自自身價值導向。” 

 “二個是國內車企全球運營能力缺乏。” 

 “以官方數據為例,去年國內汽車銷量1800萬輛,但是出口銷量僅有50萬輛,佔比3%……” 

 “平均每一個國家不足1萬輛,完全沒有市場影響力。” 

 “三個是規模效率問題。雖然國內已有車企年銷量突破300萬輛,但這是數個平臺、數十個產品累加的數據…… 

 “單個產品的規模經濟效益不高,成本卻很高。長此以往,難以為繼。” 

 “這三個問題不解決,傳統燃油車領域,國內車企無法實現後發趕超。” 

 “而要後來居上,不僅要在技術上趕超,還需要更多領域協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