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個名很難啊 作品

第83章 服裝行業投資分析

 回到景江別院,常樂準備去超市買菜。 

 常學勤說:“不用麻煩,就我們兩個人,買什麼菜,煮點麵條對付一下就行。家裡有面條吧。” 

 “行,那就煮麵條吧。”常樂點頭。 

 麵條是常學勤煮的。 

 他久疏戰陣,手生的很,麵條煮的軟趴趴的,沒有一點嚼勁,入口就碎。 

 吃麵條時,常學勤主動和常樂聊起來陽成縣的經濟發展情況。 

 “今年的數字還算可以,不出意外的話,gdp95億元,同比增長14%。但是這些數字都是基礎設施建設支撐的,長期下去很難有發展後勁。” 

 “所以,今年年中,暑假去了沿海,招了一批企業回來,各行各業的都有。” 

 “還有企業願意去陽成縣?都是淘汰的吧?”常樂笑著說。 

 常學勤說:“你這話不能這麼說。在沿海被淘汰不代表在陽成縣被淘汰。縣域經濟本身資源嚴重供給不足,人才外流、資金短缺、技術更是沒有,沒有挑三揀四的資格。” 

 “在這種條件基礎上,要引進大企業、大投資、大項目無非壯壯聲勢,很難取得實際成效。我認為,能把這些小企業引進來、落下去、長起來,幫助他們落地生根,逐步發展就已經很不錯了。” 

 “所以,我在縣裡的會議上提出這個思路,也表了態,要帶頭作表率,幫扶幾家企業。” 

 “什麼性質的企業?”常樂問。 

 “服裝製造業。”常學勤說 

 “……” 

 “怎麼?不看好?” 

 “我個人是相當不看好。這個行業門檻很低,嚴重產能過剩。每年上萬億產值,很難出現一家市場佔有率超過1%的企業。”常樂接著話說: 

 “而且,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滲透,行業的信息高度透明,電子商務瘋狂增長,導致利益護城河和壁壘打破,長期依賴地域差異、時間差異和信息差異的行業利益已經不復存在。” 

 “你說的我都知道。困難是客觀存在的,尤其是在陽成縣這樣的小地方困難更加大。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我這段時間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究竟採取什麼模式來發展。”常學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