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1章 國家價值

 這篇文章是華夏幾名學者聯合發佈的。 

 文章裡重點闡述了國家存在的價值。 

 “國家的存在不是為了稱雄世界,應該是自己百姓有尊嚴的活著。 

 警察的存在不是為了控制百姓,應該是預防和阻止犯罪的發生。 

 教育的存在不應該是灌輸和奴化學生,應該是讓自由的思想給大家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醫院的存在不應該是為了創收,應該是為患者減輕病痛。” 

 這篇文章出現以後,大家沒有第一時間議論,而是所有的人都在思考。 

 “一個國家的進步,首先要有進步的思想。”鄭玄開口說道。 

 “不,康成,思想的誕生首先應該是要有土壤,沒有好的土壤,好的思想也不敢言。 

 在烏鴉的世界,天鵝原本就是一種罪。”盧植緩緩說道。 

 盧植在大漢朝廷不僅僅是經學家,更是文武兼備,為官多年的他知道,現在的華夏和朝廷不同,最關鍵的就是土壤,這裡的百姓依然是當時的百姓,而這裡的土壤早就換了,大家思想不再被人束縛。 

 “子幹所言有理,如果沒有言論自由,今天這番話誰敢說?恐怕皇帝不動怒,他也會被朝臣撕得粉碎。”司馬徽贊同的點了點頭,他雖未入仕,但是他知道,在朝廷時期,民告官就算贏了都會受罰,更不要說言論自由,那是不存在的。 

 “說得真好,這個觀點完全是站在普通百姓立場上所說。 

 國家對外開疆拓土,百姓的確驕傲自豪,可是自古以來,百姓因為你開疆拓土受益了?大部分人只因為個別人的好大喜功死了,他們什麼也沒獲得,更不要說有尊嚴的活著。”荀爽說道。 

 “元放,今天怎麼不說話?”蔡邕看到平時最為活躍的陳紀沒有說話,開口問道。 

 “我在想一個問題,華夏百姓想要尊嚴的活著,難道不需要強大的華夏稱雄世界?”陳紀在心裡並不贊成這句話。 

 “這話的本意應該是,百姓在乎自己的尊嚴超過華夏稱雄世界,如果稱雄世界帶來的華夏百姓妻離子散、食不果腹,這樣的稱雄世界意義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