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機密也是機密 作品

第922章 很多國家在變

 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改革,並且找到一條雙贏的道路。” 

 在劉恢看來,對於華夏來說,是穩賺不虧的買賣。 

 一些人只看到華夏的分權,沒有看到華夏核心的制衡。 

 最簡單一條,各郡擁有一定武裝,就這一條,很多國家就做不到。 

 不過,劉恢不會拒絕去改造這些國家。 

 因為一旦改造成功,這些國家將來會成為華夏天然的同盟國。 

 華夏想要順利處理全球事務,免不了其他國家的支持。 

 “好的。” 

 “未來人類主流是和平發展,因此,你們外事部門的工作量會很大。 

 此前華夏大學南方學校和北方學校已經組建了外交專業。 

 未來,新增大學也可以適量進行增加。” 

 “如果部落全部組建成國家,現在就有三百多個。 

 只是各國大使館都需要不少人。”孫乾贊同劉恢所說。 

 … 

 魯郡(今山東曲阜) 

 這裡是孔融的家鄉,他回到了這裡。 

 看著這裡和數年前發生了巨大變化。 

 尤其看到到處都有人們來來往往,各個臉上露出的笑容,讓孔融知道,這裡一切都變了。 

 他不是野心家,但是,他心中有自己驕傲。 

 作為孔子的後代,尤其是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儒家地位得到空前加強,這讓他認定了儒家才是治國之根本。 

 其實他也知道,董仲舒將所謂儒家進行了刪改,與先秦時期的儒家根本不是一回事了,因為這時的大漢採用的是外儒內法。 

 儒家將百姓變成聽話的綿陽,而統治者學的是商鞅的帝王之法。 

 因此,之前劉恢的話讓他流淚。 

 因為劉恢告訴他的意思很簡單,儒家享受了這麼多代香火,尤其是孔子,因此,有些責任只能他來承擔。 

 不這樣做,根本無法改變。 

 孔融進入華夏以後,一路開始迷茫,這還是自己熟悉的大漢嗎? 

 隨處聽到百姓議論官員,有些不滿的人甚至辱罵官員。 

 “王連長,華夏這樣做,不擔心百姓造反嗎?”孔融對著身邊的年輕人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