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難題

 劉恢深知,未來社會採取的辦法常見的有兩種: 

 一、土地私有制的前提,每年徵收房產稅,普通人會有一定免稅面積,根據房產性質和檔次不一樣,徵收比例不一樣。 

 二、土地非私有制,一次性徵收幾十年的稅,規定一個最高徵收上限,到期後補交土地款。 

 兩者各有利弊,第一個會增加房產持有成本,炒房的人會望而卻步,對控制房價有一定好處,但是,對於普通人擁有房產,增加了難度,因為每年都要重新估算房產價值,進行重新核算房產稅,這是一筆不菲的錢。 

 這樣一來,很多人寧願租住公寓樓。 

 第二條,一次性收幾十年土地款,必然會提高購房門檻,華夏民族一直以來把家的概念看得很重,有房才有家。 

 而遼東現實情況是,土地沒有國有化,也沒有私有化,只是暫行律法規定,土地不允許民間買賣,只能租賃,契約上限租賃時間為兩年。 

 這樣做,是避免百姓有急事時,手裡拿不出錢來,留了一個緩衝時間。 

 利弊很難說,因為剛剛推行。 

 “文若的話說的是實情。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除了正常土地出讓金,還得增加房產稅,每年需要上繳。 

 每戶家庭有相應免稅面積,這個免稅面積要確保普通一家夠住。 

 購買大房子和多套房子的,每年繳房產稅。 

 這樣一來,可以確保富人想住大房子就能住。 

 而普通百姓,賺到錢,一樣可以購買大房子。 

 這就是我常說的,富人多交稅,減輕普通人負擔。 

 一個國家營運,必然會有很多錢來支撐。” 

 劉恢的意思就是很明白,這樣一來,可以抑制一部分炒房的人,你想購買房屋,那就多交稅,作為政府,最不缺就是土地。 

 “殿下這個主意不錯,只是執行起來難度性太大了。”二人眼中的震驚肉眼可見,董昭說道。 

 劉恢也沒理二人眼神,這些想法可是現代文明的產物。 

 “具體呢?” 

 “我們如何確保這些人只購買了一套房子呢?” 

 這的確是個問題,這是古代,沒有身份證,人們出趟門就像防賊一樣,自由那是沒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