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遼東大學2

 “何為辯論?” 

 “辯論是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來說明自己對事物的問題和見解,揭露對方的矛盾,以便最後得到共同的認識和意見。 

 通過辯論可以提高大家的思考問題的能力。” 

 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辯論並不陌生。 

 中國最早的大辯論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禮崩樂壞,列國紛爭,各國都謀求人才而治國強兵,君主都希望聽到富國強兵的良策以推進發展。 

 這種背景下,民間的各種思想流派不斷湧現,有的相互承襲借鑑,更多是針鋒相對,互相辯難。 

 於是,無數場精彩紛呈的辯論在這片土地上轟轟烈烈的進行。 

 孟子倡導“仁政”的雄辯,莊子與惠施的“魚樂與否”之辯,“白馬非馬”之辯,還有影響深遠的“墨辯”,都是傳奇故事。 

 魚樂與否: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 

 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無數學說,學說本身並無好壞,只是適合與不適合時代的發展。 

 我們就是要在各個行業進行辯論,正所謂,理不辯不明。 

 人只有在爭吵中提高自己,國家也一樣。 

 一團和氣不代表沒有問題。” 

 “遼東大學是一所全新的學校,這裡放棄門戶之見,不問出身。 

 這裡將是遼東辯論的啟航之地。 

 辯論臺沒有言論限制,也不會因為言論獲罪。 

 持有不同觀點的人均可前來參加。” 

 劉恢的話,讓大家紛紛站立起來鼓掌。 

 鄭玄、蔡邕明白了。 

 劉洪等人也明白了。 

 在場的所有師生都明白了。 

 劉恢是要通過辯論,徹底啟迪民智,不再去束縛大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