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仗劍行 作品

第488章 南洋:英國的入局

 更代表著整個暹羅末日的到來,而他也將真的成為一個傀儡,擺在臺前糊弄百姓的“佛陀”, 

 年輕的拉瑪五世站在王宮中,看著頭上的落日,作為一個喜歡看夕陽的人來說,此刻的他,是多麼希望所謂的落日變成早上八九點鐘的朝陽啊!! 

 因為此刻暹羅王國遇到的困難,和天上即將下山的紅日一樣,都在進行最後的掙扎。 

 而對於拉瑪五世來說,一旦真的簽署了這個條約,基本就相當於整個暹羅的命脈徹底不屬於自己了。 

 這座城市的主體是由碉堡建成,內部空間狹小,主要建築也多以歐洲建築為主,看起來和一般歐洲小城市沒有什麼區別。 

 只不過此刻英國的金融戰略地位後遺症,並沒有暴露出來,反而因為金融業的繁榮,給製造業帶來了大量可以投資的資金,造成了這幾年所謂的“第二次不列顛繁榮”。 

 在場繁榮裡面,最先受益的,則是軍工行業,而這一切都和戰後幾年的國際秩序脫不了干係。 

 歐洲的局勢在戰後,雖然一直處於穩定的狀態,甚至除了巴爾幹地區偶爾打過的幾次戰爭,多數時候,整個歐洲實際和戰爭,已經完全做了分割。 

 (南斯拉夫王國和希臘王國因為邊境領土,以及內部的民族問題打了兩次小規模的戰爭,基本上互有勝負,後來因為大國博弈,兩個國家也只能保持一種很想幹掉你,但是又幹不掉你的狀態) 

 而目前歐洲的局勢對於大英帝國來說,可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 

 對於熟諳歐洲這口“大鍋”的英國人來說,此時歐洲的平靜,只是一種相互妥協牽制的結果,並不是他們真的收手了,想要一個和平的歐洲。 

 在英國人的字典裡,歐洲就沒有“和平”這個單詞,而所謂的和平,更多的時候,只能表明現階段誰也奈何不了誰。 

 而歐洲方向的僵持,給大英帝國帶來了,其他戰略方向的主動。 

 而在目前全世界的範圍內,說出一個可以和英國有利益衝突和戰略衝突的國家,那一定是漢國。 

 所以就看到了漢英兩國在大西洋方向的博弈,雖然最終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但這次的經歷也讓英國基本看清楚了漢國的戰略意圖。 

 就像現任英國首相本傑明所說: 

 “如果我們選擇在大西洋做出讓步,那麼我們將會在未來做出任何讓步,既然這樣,不如不讓步!!” 

 說完這句話後,英國皇家海軍就向大西洋增兵了,而為了回應英國的威脅,漢國同樣採取了對等的反制。 

 而這一切,其實並沒有出乎英國人自己的意料。 

 而對於他們來說,所謂的大西洋,實際上就是幌子,其他戰略方向,才是大英帝國的最愛!! 

 而作為鏈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南洋,也就成為了英國“擾亂”戰略中的重中之重。 

 所謂的荷蘭巡邏船進入蘭芳直轄海域搜查,只不過是一次小小的試探,甚至在英國人看來,這次連試探都夠不上,單純就是一個小小的“測試”,而測試出來的反應,也不出所料,漢國人出手很快,甚至比英國人想象的還快。 

 畢竟在最早的時候,英國人還在想,蘭芳的漢國佬會不會先和荷蘭商量,再報復,現在看來,這幫傢伙並不是什麼“溫良恭儉讓”的好學生。 

 而這一切,其實都在為“統治”暹羅做準備。 

 對於英國人來說,由於距離問題,以及移民人口問題,別看大英帝國在南洋擁有那麼多,讓人閃瞎眼的極品殖民地。 

 但這些殖民地都有一個共同的致命傷這個致命傷就是人口,以及所處的位置。 

 別看英國所控制的海峽殖民地,尤其是包含在內的馬來亞半島,在整個南洋版圖上的重要性。 

 但不要忘了,這些地方的人口並不是多麼充裕,純正的英格蘭人也並不多。 

 如果放在平時,這種情況並不嚴重,甚至還是大英帝國控制殖民地最好的籌碼。 

 但在如今這個局勢“崩壞”的時代,玩了平衡戰略數百年的不列顛,突然意識到,有些事還是得自己親自下場。 

 而處於中南半島核心位置的暹羅就是帝國棋盤中,一個已經被規劃好未來的棋子。 

 ……… 

 “吱吱……” 

 馬車駛入一座典型的英式莊園,莊園內的擺設和一般的英國貴族家庭,沒有任何區別,只不過多了很多忙碌的人,以及隨處可見的地圖。 

 “拉莫爾,你來的可真快,怎麼,那幫暹羅人答應了??” 

 看著闖入辦公室的英國駐暹羅公使拉莫爾,總督塞拉那捧著剛剛煮好的紅茶,來到了對方面前,剛剛想喝,但又將杯子發不過來下來,遞給了對面的拉莫爾漢 

 “謝謝,不過我不喜歡喝加了奶的紅茶,我更喜歡喝勝利過後的香檳!!” 

 拉莫爾笑著拒絕了塞拉那遞過來的紅茶。 

 “是的,只有勝利的香檳,才是真的值得回味的!!” 

 塞拉那將紅茶送入自己的口中,面容熱切的回應著拉莫爾剛剛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