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仗劍行 作品

第469章 龍武二十四年終章

 這本書從昨天在柏林火車站買到,俾斯麥就斷斷續續的看到了現在,一開始看的時候,俾斯麥還認為這只是一個小國公民的妄想,是一種“唐吉訶德式”對世界的想象。 

 畢竟一個沒有出過歐洲,據說只去過荷蘭的丹麥人,說他懂世界,知道什麼是世界大局,俾斯麥這種老奸巨猾的傢伙,一看就覺得不靠譜。 

 但看著看著他卻認為這個作者有很多地方寫的非常正確,甚至很符合他接下來的“施政綱領”。 

 尤其是那句“歐洲的命運在西歐,西歐的命運又取決於中歐”,徹底的打動了俾斯麥。 

 至於剩下的那些什麼未來設想,比如成立一個“泛歐聯盟”,將整個歐洲都團結起來,共同應對可能的“新大陸威脅”。 

 如果說對於他前面寫的那些,俾斯麥還能認同的話,那麼這個所謂的泛歐聯盟,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幻想了,甚至讓他想起了他十歲,還在玩戰爭遊戲的小兒子。 

 就像他曾批評兒子的一句話: 

 “國家不是遊戲,不是你想聯合,就聯合,想吞併就能夠吞併的,一切都有屬於這個世界的規則!!”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規則裡!!” 

 而歐洲就是一團規則毛線,在這團毛線中,光是理清各個國家之間的關係,就已經足夠困難,更不用說組建一個跨越民族和國家的統一聯盟了,這在俾斯麥看來,不是小孩子的幻想,又是什麼?? 

 但這句話後面的那句“在成立聯盟前,首先要將英國人踢出去,因為他們早晚會壞事”,卻是讓俾斯麥很認可,畢竟這種事,英國佬是乾的出來的。 

 繼續看了看手中的這本用綠皮包裹,上面寫著世界秩序,作者“本.卡茨”的書。 

 看著那句“我們必須將其他大陸對歐洲的威脅降到最低,以確保我們子孫後代在這個星球的統治權”,俾斯麥就有些頭疼,這種人的出現,證明歐洲目前對於漢國的態度很不好。 

 這對於一直希望促成“漢德二次合作”的俾斯麥來說,絕對算不上一件好事。 

 “唉……” 

 看著窗外的麥田,以及那些參差不齊的木頭小房,俾斯麥什麼也沒有說,只是不斷的摩擦著手中的“世界秩序”。 

 ………… 

 “先生們,讓我們共同舉杯,慶祝我們完成對君士坦丁堡的改造!!” 

 伊斯坦布爾,不,君士坦丁堡的一間歐式酒店內,負責首都建設的卡里特羅公爵,高舉不斷搖晃的香檳酒杯,高興的說著“祝酒詞”。 

 “偉大的羅馬帝國萬歲!!” 

 “基督至上……” 

 當不同,但帶有明顯歐洲特色的祝酒詞不斷的時,站在中央舞臺上的卡里特羅公爵,興奮的站在喇叭前,用他被菸酒摧殘的嗓子發出: 

 “先生們,女士們,就在今天上午,偉大的羅馬皇帝尼古拉,將於聖誕節,為我們同樣偉大的戰爭功臣冊封爵位,並且允許遺留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貴族們,遷移到小亞細亞,土地按照市場價格置換……” 

 “轟隆”這句話說完,宴會廳就像被扔進一顆榴彈炮,發出了震耳欲聾的鼓掌聲,甚至有人直接激動的哭喊東羅馬皇帝尼古拉的名字。 

 對於這些原來是俄羅斯貴族,現在所謂的羅馬貴族來說,沒有什麼比遷移到小亞細亞更能彰顯他們高貴的身份了。 

 尤其是對那些家族傳承並不怎麼“高尚”的貴族來說,留在東歐,就意味著被拋棄,就意味著要和“斯拉夫野蠻人”為伍。 

 這是任何一個有腦子的貴族,都不會允許發生的事情。 

 甚至對於那些有著悠久歷史傳承的貴族來說,去小亞細亞,也是一個致命的誘惑。 

 俄羅斯帝國貴族,說的好聽是貴族,說的難聽,在那些西歐,乃至中南歐歐洲貴族的眼中,這幫人只是一群沒有什麼教養的“農奴主”,是一群東西混血的野蠻人!! 

 雖然明面上不會表達出來,但是參加過歐洲上流社會宴會,沙龍的俄羅斯貴族,都能夠明顯感受到,他們和歐洲主流社會,明顯隔了一層“牆”。 

 也是因為這道牆,所以哪怕到現在,他們的東羅馬真正認可的國家,其實不多,大多數都是表面認可,背後用嫉妒的語氣說: 

 “那些該死的斯拉夫奴隸,沒想到他們有一天也會戴起羅馬的皇冠,他們難道不知道,他們為什麼叫斯拉夫嗎??” 

 雖然這些話和他們這些貴族沒有多大關係,畢竟他們本來就有多少斯拉夫血統,但也同樣堅定了這幫“新羅馬”與斯拉夫人做徹底切割的心思。 

 而這次的貴族遷移,就是最明顯的上層信號,不光是那些興高采烈的貴族,還是東羅馬皇帝尼古拉本人,以及他所代表的羅曼諾夫家族,其實一直以來就不怎麼看的上斯拉夫人,只不過需要維繫自己身為沙皇的顏面和權利罷了。 

 而現在,隨著大批官員和貴族即將進入小亞細亞,進入西亞,這種本來就“妥協”的平衡,徹底被打破,在遷都之後,東羅馬高層就將東歐重新定義為“工業資源區”,以及所謂的“緩衝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