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仗劍行 作品

第283章 俄土風雲:漢俄戰爭

 英國動了,法國自然也跟著後面動,法國也同時要求俄國對這次事件做出解釋,當然,沒有談及賠償,畢竟俄國熊的“自尊心”還是要照顧的。 

 隨著英法進入到指責俄國的陣營,一大堆歐洲國家也是“不分青紅皂白”的加入對俄國的指責行列中,就像劉鵬所說: 

 “這些國家的外交幾乎就是在看大國的眼色中不斷修改的。” 

 而在聖彼得堡,雖然還處於春天,甚至已經臨近夏季,但是在冬宮的人卻感覺到了比平時更加寒冷的氣候,這種氣候不是天氣本身,而是人心,或者說是那位沙皇陛下。 

 碰-—— 

 一個畫著聖母像的花瓶被尼古拉扔在了地上,在那些碎片中,還能看到半塊落款; 

 【漢國西京制瓷場】 

 製造以及年份已經沒有了,但是還是能夠看出這個花瓶的出產地,說來也好笑,這個花瓶是去年尼古拉過生日的時候,漢國贈送的國禮,因為畫著精美華麗的聖母像,尼古拉很喜歡,所以放在自己的辦公室內,但現在,他已經沒有了當初的喜歡。只剩下了無盡的“羞辱”。 

 花瓶所在的國家正在用最“卑鄙下流”的手段對付他的帝國,甚至說出了讓俄羅斯帝國道歉賠償的話,這是高傲的尼古拉所不能接受的。 

 冬宮內,尼古拉的胸口不斷的“起伏”,臉色通紅,顯然這段時間被氣的不輕。 

 在這幾天內,他用了他這輩子最多的髒話去辱罵漢國,諸如“漢國猴子”,“美洲小偷”,“無恥混蛋”等,他所認為已經足夠“羞辱”對方的詞彙。 

 畢竟他是貴族,是皇族,從小就被要求言行規範,能罵成這樣,也可以看出尼古拉到底氣成什麼樣了。 

 “緩”過來後,尼古拉收拾了一下自己的早已褶皺的衣領,對一旁戰戰兢兢的侍從吩咐道: 

 “通知大臣們來開會。” 

 “對了,阿拉夫現在在哪裡??” 

 這個時候的尼古拉突然想起那個在漢國待過,瞭解漢國,但是因為後來惹怒他,被他降職,最近因為戰爭又官復原職的將軍。 

 “陛下,阿拉夫中將正在高加索。” 

 聽到這話,尼古拉“嗯”了一聲,隨後便沒了下文,畢竟他可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以及他現在對漢國的“束手無策”。 

 而在接下來的會議中,尼古拉照例把漢國大罵了一頓,隨後便下令對漢國做出最後“通牒”。 

 基本就是漢國指責俄國的翻版。 

 最後的結果自然是不歡而散。 

 幾天後,也就是俄軍快要佔領巴爾幹兩個公國的時候,英法同時對外宣佈“調停”失敗。 

 五月十一日,漢國對外宣佈與俄羅斯帝國進入戰爭狀態,並向俄國公使館遞交宣戰書。 

 而在俄國,因為大西洋電報修建的原因,第二天上午十點,俄國同樣對外宣佈與漢國進入戰爭狀態,並遞交宣戰書,同時勒令駐俄國公使,在七十二小時內離開俄國。(因為時空原因,提前修建) 

 因為這個舉動,漢國同樣做出反擊,對俄國公使同樣採取了相對應的驅離措施。 

 而在山海街,英法公使看著坐著馬車離開的俄國公使,臉都笑開了花。 

 對於他們來說,最怕漢國和俄國打到一半不打了,聯合把他們賣了,現在漢國和俄國徹底鬧掰,這也就意味著雙方的關係已經破裂,一時是很難修復的。 

 既然不能修復,他們就有自信支持漢國打下去了,直到打到符合他們利益“底線”的地方。 

 隨著漢國和俄國互相宣戰,最先響應的就是目前正在“飽受”侵略的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蘇丹稱呼漢國是“秩序捍衛者”,“正義之光”,“抗擊沙俄的勇士”。 

 並期望漢國向歐洲派遣軍隊,用以抗擊“殘暴”。 

 而漢國則表示,目前還需要動員,以及“調整”,並希望奧斯曼“頂住”,“馬上就來”。 

 對於這些,奧斯曼自然不滿意,直到又提供了一批武器彈藥後,才“暫時”放過了漢國。 

 而在美洲,隨著阿拉斯加入漢,漢國也向當地派遣了官員,並對當地的俄國皮草商,徵收高額“買命錢”。 

 並且調遣西海岸的一個陸軍旅,以及三個海軍陸戰隊團,組成遠征軍,打擊勘察加,乃至遠東一帶的俄軍。 

 總人數也才不到一萬二千人。 

 根本原因還是因為遠東的俄軍本身也沒有多少,再加上路途遙遠,運人不如多運些彈藥。 

 看似只有一萬多人,但據後來後勤部的人說: 

 “我們給了他們超過自身兩倍的彈藥武器,也就是說這一萬人,實際火力以及彈藥儲備,應該是三萬人。” 

 而在本土,其實按照動員令,實際已經動員了三個軍,十萬人的歐洲軍。 

 這批歐洲軍,其實就是在合適的時候頂上去的。 

 之所以是十萬人,是因為按照和英國人的談判,漢國若想拿到援助,以及戰後利益分配,最低得是十萬。 

 並且這十萬不能是臨時拉出來的,必須是齊裝滿員的正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