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雪顏 作品

第五十六回 王美人有緣終作後 慄太子被廢復蒙冤

長公主索性帶著女兒進宮,見到了膠東王劉徹。當時漢朝有些年幼的王子尚未前往封地就國,所以劉徹仍在宮中。長公主把劉徹抱到膝上,摸著他的頭笑著問他是否願意娶媳婦?劉徹雖然聰明伶俐,面對長公主的問題只是嬉笑不語。長公主指著他周圍的宮女問他對她們滿意嗎?劉徹都搖頭否定。最後長公主指著自己的女兒阿嬌問:“阿嬌怎麼樣?”劉徹笑著回答:“若能娶阿嬌為妻,就像金屋藏嬌一樣好!”小小年紀就有這般老練之態。長公主聽後大笑不止,王美人也滿心歡喜。長公主抱著劉徹去見景帝,講述了他剛才的話。景帝親自詢問劉徹,劉徹承認不諱。景帝覺得這個年紀的孩子獨獨喜歡阿嬌,或許是前生註定的姻緣,於是同意了這樁婚事,雙方皆無異議。

從此長公主和王美人成了親家,關係更為親密,一個為了報復慄姬,一個為了爭奪太子之位,兩人聯手欲除掉慄姬及其兒子劉榮。慄姬也有所耳聞,但她寄希望於自己成為皇后,屆時便不怕他人算計。經過幾年的努力,她終於將薄皇后擠下臺,正想自己登上皇后之位,卻未曾想到王美人和長公主從中作梗,使她的願望落空。這也算是因果報應,弄巧成拙的結果。

話說景帝這老哥正琢磨著要把慄姬扶上皇后寶座,可把長公主給急壞了,趕緊使出吃奶的勁兒在景帝耳邊煽風點火,編排慄姬迷戀邪術,還詛咒其他妃嬪,每次跟別的娘娘見面,背地裡都忍不住口吐芬芳。哎喲喂,這麼小心眼的人要是當了皇后,那後宮還不知要鬧出什麼“人彘”級別的慘劇呢!景帝一聽“人彘”二字,心裡也是一驚一乍的。

於是乎,他決定親自去慄姬那兒探個究竟,就跟她說:“萬一我哪天掛了,那些已經生了娃的妃子們你得好好待啊,別忘了哈!”一邊說一邊觀察慄姬的臉色,只見她臉色瞬間變得青一陣紫一陣,半天憋不出一句話來。這位姐姐就只知道嫉妒,完全沒兩把刷子,自然免不了被人家擠兌。

景帝耐著性子等了半天,慄姬還是不吱聲,甚至扭過頭去給他個冷臉。景帝也是個有脾氣的主兒,一看這架勢實在忍無可忍,甩手就走了。剛出宮門,就聽到裡面傳來哭罵聲,隱約還能聽到“老狗”兩個字。本來他還想折回去理論一番,但又覺得這樣扯皮太掉價,只好硬生生壓住怒火,離去了。從此景帝對慄姬心存芥蒂,不再考慮立她為後的事。

另一邊,長公主天天盯著景帝,逮到機會就跟他聊起膠東王如何聰明絕頂、孝順無比,景帝聽著也覺得確實有道理。再想想之前做的吉祥夢,感覺膠東王似乎天生就是繼承大統的料。有了這個想法,原本太子榮的地位就開始動搖起來。再加上王美人情商爆表,口碑好到炸裂,整個後宮無人能敵,這樣一來,慄姬和她兒子相比之下真是黯然失色。

時間像開了二倍速一樣飛快流逝,轉眼又過去了一年。這時,一個叫大行官的禮官突然蹦出來奏請說,既然太子的母親還沒封號,應該馬上冊封為皇后。景帝看到這份奏摺,氣得血壓直飈:“這關你們什麼事?多管閒事!”說著就把大行官給定了罪,扔進大牢裡關了起來,還順手把太子榮貶為了臨江王。條侯周亞夫和魏其侯竇嬰先後跑來勸阻,可惜景帝一概不理睬。竇嬰一氣之下乾脆以病請假,回老家修養去了,只剩周亞夫還在朝廷裡堅守崗位。後來丞相陶青病重離職,景帝讓周亞夫接任,不過待遇卻不如以前,基本上算是個程序性的提拔。

各位看官注意啦!景帝之所以堅決廢黜太子並懲罰大行官,是因為懷疑這是慄姬背後搗鬼,所以才發那麼大火。其實呀,真正的幕後推手是那位爭寵奪嫡的王美人。她深知景帝對慄姬不滿,特意唆使大行官上奏立後,玩的是反向刺激那一套。果不其然,景帝一氣之下廢了太子,而大行官則成了無辜躺槍的冤大頭,在獄中受了不少苦頭。還好最後王美人幫大行官求情,這才讓他逃過一劫。可憐慄姬自此失寵,再也見不到景帝一面,深宮之中空蕩蕩的,漫漫長夜無盡寂寞,怎麼不讓她滿腹怨憤,鬱鬱寡歡呢?很快,一道催命符悄然而至,將慄姬的魂魄送進了陰曹地府。不用費腦筋猜都知道,徹被立為太子,王美人晉升皇后,這對慄姬來說簡直就是催命符一般的存在啊!

話說太子榮被廢,膠東王徹被立為新太子,這期間還經歷了兩個多月的波折。原本差點讓兩位母親精心策劃的計劃泡湯,幸虧王美人和她的兒子福澤深厚,雖然有人虎視眈眈覬覦太子之位,最終還是沒被奪走,他們暗中繼續努力,穩住了局勢。

這位對儲君之位心懷野心的人物,正是景帝劉啟的胞弟梁王劉武。之前梁王進京時,景帝曾開玩笑說將來要把皇位傳給他,結果被竇嬰勸阻,悻悻而歸。待七國之亂平定後,梁王因堅守有功,得到皇帝級別的待遇,能用天子旌旗,並在擴建後的睢陽城內大興土木,建起方圓三百餘里的東苑,招攬了諸如羊勝、公孫詭、鄒陽等齊人,以及枚乘、嚴忌等吳人,甚至蜀人司馬相如等文人墨客來此歡宴,一時風光無限。其中公孫詭更是足智多謀,多次為梁王出謀劃策,試圖奪得帝位。

到了慄太子被廢及新太子確立之際,梁王似乎提前得到了風聲,便提前入朝靜觀其變。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儲君的位置就易主了。梁王藉機拜見竇太后,婉轉地請求她支持自己“兄終弟及”,也就是希望在景帝之後由他繼承皇位。竇太后疼愛幼子,自然樂意答應。於是設家宴款待景帝,酒過三巡,太后對景帝提起身後事,暗示要將梁王託付於他。景帝一聽,起身下跪表示遵從母命。

然而酒醒後,景帝回味起太后的話,猜測是否因為廢黜太子之事,太后打算讓梁王接班。於是召集群臣商議此事。太常袁盎首先發言,斷言太后意圖確是要立梁王為太子,但他堅決反對這樣做,並以春秋時期宋宣公傳位於弟而非子導致五世之內國家動盪不安為例,強調傳子不傳弟的重要性,以保證國家傳承有序。

群臣紛紛贊同袁盎的觀點,景帝也點頭同意,並將此意見告知竇太后。太后雖心中不滿,但也沒法反駁,只得放棄這一想法。梁王未能得逞,懊惱不已,又提出一個奇思妙想,要求獲准直接從梁國修築一條通道直達長樂宮,以便隨時駕車覲見太后。袁盎再次站出來反對,併成功說服景帝拒絕了這個提議,同時命令梁王返回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