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我父親絕不是那種人

  但是,若不做,豈不是更辜負父親的期待?

  楊堅秉忍著心頭的悲傷與不甘,還是繼續出了門。宋今瑤前日送來的那兩車物資,他昨日都安排好了人手,今日先去郊外分發,待得分發結束,他還得組織大家去各個村莊查探受災的具體情況。

  沒有官府的幫忙,這些事情,他只能親力親為。

  他從前是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這些事情,父母從不曾讓他插手。倒也不是沒讓,之前父親總說他不知百姓疾苦,想要帶他一起下鄉去看看,但他嫌耽誤溫書,一次也沒去過。

  如今……如今方知,很多事情書中根本沒有。比如遇到天災如何防護?防護的法子史書上有,可孤立無援時,又該如何?

  剛出門,被一個年輕小夥子攔住了。

  “楊大郎,你方才說,你父親不是那樣的人?所以,你父親並沒有官商勾結,將糧倉裡的糧食賣給那幾個大商?”

  楊堅秉抬眼看去,這少年郎與溫七郎生得很是相似,但眉眼溫和,透著些女孩子的嬌氣。

  難道是七郎的哪個弟弟?但他記得七郎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並不曾有弟弟。

  或者是旁支兄弟,但生得這樣相似的堂兄弟,倒也不多見。

  楊堅秉並沒有什麼好臉色,冷冷的說:“你溫家不是早有決斷,不問事實人云亦云嗎?”

  少年郎趕緊搖頭:“怎會?三哥那麼認為,可不代表我也那麼認為。我們溫家來常華縣時日不久,好多事情並不清楚,故而……大郎,你且與我講一講好嗎?”

  他說的倒也是實話。溫家原不是潞州商戶,而是外來的,之前因著常華縣的書院頗具名聲,那溫七郎自幼是個讀書的好苗子,溫家就將他送過來讀書。這還是去年,因松雙縣商業發展迅速,帶動周邊幾個縣城的發展也非常好。

  溫家選擇來常華縣,是因家中小郎在此讀書。

  雖然溫家是大商,但畢竟最大的生意都不在這邊,故而平日在商會里面也十分低調,更沒有與官府扯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