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加里小虎 作品

第3章 改吃天上飛的

 為什麼探索如此小的一個島這麼難呢?因為叢林裡面沒有路,地面全是灌木叢和藤蔓植物,每往前走一步都必須用石斧開道才行。而且鍾小軍是孤身一個人在島上,絕對不能讓自己受傷。

 鍾小軍不怕蛇,但是他怕被毒蛇咬。所以他總是小心翼翼地用手上的木矛,先要拍打灌木叢一番之後才敢用石斧去開闢道路。不過為了一口吃的鐘小軍也是拼了。前面環繞全島只深入50米他用了十幾天,而這次深入叢林深處並站上最高峰他總共也沒用上十天。

 但是他到了島上的最高峰,在那座100米高的山峰頂上舉目遠眺,據說在這個高度人眼能看到40公里遠的地方,但四周依舊是茫茫大海,沒有輪船經過附近,四周也沒有一個島嶼。就算是他想扎一個木筏,也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航行,才能在最近的距離上找到有人居住的島嶼或者輪船航線。

 難道自己就這樣孤老終生困死在一個荒島上?鍾小軍在山峰頂上又蹦又跳大聲嘶吼,直至聲音嘶啞力竭癱坐到地上。

 眼看著夕陽西下,自己不能待在山頂過夜吧?鍾小軍拖著疲憊的身子往

回走,已經熟悉他身影的島上那群猴子,看見他從樹下經過也不再吱吱亂叫著逃跑,似乎在衝著他交頭接耳嘲笑他的命運。

 島上的這群猴子有二三十隻,讓鍾小軍殺猴子不難,但是讓他吃猴子,他怎麼也下不了口,所以面對猴群的挑釁,鍾小軍忍了。而且他也在島上發現了穿山甲的存在,據說這貨是南方某些人心目中的美食,可鍾小軍依舊下不了口。

 所以鍾小軍改善伙食的目標只能放在叢林裡的那些鳥類身上,至於會不會是馬來西亞或者是印度尼西亞的保護動物,鍾小軍可就顧不上了。

 可怎樣吃到樹上的飛鳥呢?用投擲木矛的方式鍾小軍試過幾次,結果可想而知,從未得手過。想扔石塊把鳥打下來也沒有奏效。不過鍾小軍一氣之下爬上樹,掏了好幾個鳥窩,撿了20多顆比鵪鶉蛋還大的鳥蛋得勝回營,晚上吃了一頓水煮鳥蛋。

 晚上,鍾小軍坐在火堆旁思索打鳥辦法,記得他以前在那些搞銷售的公司早上開晨會的時候,主管給他們洗腦打氣,總是會說:“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當然一幫員工都在下面嘀咕:“困難總比辦法多。”

 投擲木矛和扔石頭打不下來樹上的海鳥,也許該製作弓箭?弓身該用什麼材料來著?這弓弦是不是用動物肌腱?看來島上的猴子還是要遭自己的毒手了,本著不浪費材料的原則,這猴子肉也必須吃了。

 但是這弓箭實在夠麻煩的,就這弓身弓弦和箭,哪一樣製作起來都不簡單。東南亞海島土著是怎麼獵殺猴子的?用吹筒射出吹箭。吹筒該怎麼造?吹箭呢?如何保證吹筒的氣密性,如何吹得夠遠射得夠準?對了,土著用的都是毒箭,自己去哪裡找毒素來給吹箭塗上?

 鍾小軍是越想越沮喪,難道到了嘴邊的燒烤海鳥、椰肉海鳥湯就這麼放棄?

 突然腦海裡靈光一閃:彈弓!我可以做把彈弓打鳥。

 鍾小軍的彈弓打得很好,他不同於那些彈弓愛好者用易拉罐之類的東西練習準頭,他從小開始都是打的活物,更準確的說是打的麻雀斑鳩這些。這是他在鎮上讀小學跟爺爺生活在一起的時候,爺爺教他的。

 那時候雖然有法律規定不許打麻雀,可他爺爺就好這一口,喜歡吃爆炒麻雀,說一個麻雀半兩肉,下酒香得很。

 按說就算是打麻雀,最好是等麻雀停在電線或者樹枝上面,或者飛到曬穀子的院壩裡面偷吃稻穀的時候再打,可是鍾小軍爺爺教會他打不動的麻雀後,偏偏要求他打飛在空中的麻雀。這個難度之高可想而知。鍾小軍爺爺就教他如何打中飛在空中的麻雀:

 首先要學會判斷麻雀的飛行方向,這個相對來說是最容易的;然後就是要計算提前量了,這個難度就很大;還要學會測距,因為彈弓打出來的鋼珠不可能是平直的彈道,一定是拋物線的彈道。甚至還要考慮山間和田邊風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