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怕涼 作品

第222章 225古人的智慧

 都是以工代賑的提議。

 可是,誰去說呢?誰去幹呢?

 中國古代說是皇圖霸業的皇家一言堂,其實不完全是皇家天下,更準確的說是皇家與官家合作的天下

 一般需要朝廷賑災的時候基本上就是這個朝代的中晚期,朝代中晚期基本上天下的田地已經被官家的大地主們兼併的差不多了,農民都是給地主種地,賑災一定是出現了災害,災害一般都是農民吃不上飯了,餓死了

 其實中國自古而今自然災害實在太多了。在王朝前期很少出現賑災,是因為王朝前期土地兼併不嚴重,農民有地可種,能養活自己,抗災能力較強

 而隨著王朝的發展,苛捐雜稅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到後來發展成了十戶中十戶沒有了賴以生存的土地,農民們都成了各個大小地主家裡的佃戶租戶長工短工,而這些個地主又都是官家的,所以他們不會給皇家出以工代賑的主意

 就算皇家想實行以工代賑,官家也會阻撓,不去執行,因為都去以工代賑了官家地主們的土地就沒有種的了,到最後還是會不了了之

 這就是為何古代中國只能賑災而不能以工代賑的原因

 而悲催的是現在的唐朝初期,百姓已經是真的窮得叮噹響

 唐長安城是隋朝建立的,那時候是一百一十個坊市,到了唐朝成了一百零八個。哪了?沒錢修唄

 再有一點,或許是巧合,但是就是這麼趕巧的事情。隋朝太富裕了,似乎把土地給吸乾的感覺。

 因為隋滅長期戰亂,這戰亂主要糧食依靠竟然是隋朝留下的糧食。然後到了唐朝初期,武德年間征戰,大唐還是吃著隋朝的糧食。以至於到了貞觀李世民這,依然還能吃著隋朝的糧食

 唐朝吃了隋朝五六十年的糧食。很多人不信這話

 畢竟有史記載的,李淵、李密、陰世師、楊玄感、羅藝、劉武周、郭子和、薛舉等都曾開倉放糧,還有的多次放糧,開倉恣食!這些都是隋朝留下來的糧,要是還能讓唐朝吃到貞觀年間,確實很玄幻

 但是看書上記載的:《舊唐書·食貨志》記載隋朝:及大業中年,國用不足,並貸社倉之物,以充官費,故至末塗,無以支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