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火爐

 另一方面,於扶羅現在已經歸順朝廷了,要收服南匈奴其它人,又不能對那些匈奴俘虜趕盡殺絕,否則,其它匈奴人在戰鬥中就不敢再投降大漢朝廷了,以後其它外族面對漢軍時,也會不敢投降。如果所有外族都跟漢軍拼死戰鬥,就會加大以後對外戰爭的難度。

 劉協想起了羅馬人對待叛亂的一個辦法,十一抽殺。

 就是用抽籤的辦法,隨機抽出十分之一的人處死。這既能處罰震懾敵人,也能給人留下活命的希望。

 不過,劉協打算在實行的時候,將十一抽殺實行的具體方法和名字都改一下。

 十一抽殺的名稱,只強調對十分之一的處罰,卻沒有突出對另外十分之九的赦免。

 隨機抽籤的辦法,只會讓活下來的十分之九的人感到僥倖,而不是感恩。

 所以劉協決定使用“赦九殺一”的方法。

 先宣佈所有匈奴俘虜的死罪,再赦免其中十分之九的人。

 不是由他們自己抽籤,而是由劉協來指定哪些人可以活下來。然後,將其餘的處死。

 當然,劉協指的時候也是隨機指的,但這樣卻可以讓活下來的人感受到恩典,讓他們更願意效忠朝廷。

 這實質上跟羅馬人的“十一抽殺”是一樣的,但程序上的變化,又讓事情變得不一樣。

 對於被匈奴人擄掠的良家女子,劉協決定讓她們跟軍中單身的士兵去相親,雙方相中後,再讓士兵明媒正娶。

 這可以化解士兵們感到軍紀太嚴而無法胡來的怨氣,相親之後的明媒正娶,也能讓女方得到歸屬。

 這就是劉協對於四個問題中後兩個的處理辦法。

 對於馬超戰場抗命,還有呂布立功的問題,則讓劉協感到比較難辦。

 馬超看到先鋒軍隊陷入苦戰,急著去增援,想要救援同袍。拋開擅自行動之罪,馬超是沒有錯的,而且,這種精神也是值得鼓勵的。

 呂布所率領的三千先鋒軍的將士,活下來的人,必定對馬超感恩戴德。軍中的普通將士,也會對馬超救同袍一事很認同。

 處罰急著去救援先鋒同袍的馬超,會讓

馬超和將士們寒心,讓軍中將士以後不願當先鋒。

 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馬超的父親馬騰在西涼手握重兵,雖然現在順從朝廷,但實際上,馬騰是處於半獨立狀態的,而且,韓遂又是馬騰的結義兄弟。

 馬騰和韓遂這兩個人掌控著西涼,都手握重兵。

 如果處罰馬超,就可能會同時激怒馬騰和韓遂,可能會將盟友變成敵人,這些後果,劉協不得不考慮。

 這也是為什麼皇甫嵩和賈詡不敢擅自做主,要將這個問題交給皇帝。

 但是,不處罰馬超的話,又無法嚴明軍紀。戰場抗命,就是直接斬了都不過分。

 而且,馬超出發時,劉協專門囑咐過馬超,讓馬超服從皇甫嵩的軍令。現在不處罰馬超,以後他還會自作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