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第153章 我有一個朋友

 這些軍官都不會漢語。

 剛入籍海參崴的華人也不會俄語,所以徵招華裔士兵,首先要解決語言問題。

 “學,以後在海參崴要成為軍官,首先要學會漢語——華人想成為軍官,也首先要學會俄語。”喬治其實不太擔心這個問題。

 軍營裡的生活很枯燥的,除了訓練就是訓練,沒有一刻空閒,軍官唯一的目的,是把士兵訓練成為沒有任何感情的戰爭機器。

 喬治解決語言問題的方式是夜校。

 官兵在經過一天的訓練之後,晚上可以抽出一兩個小時學習文化知識。

 這時候沒有電視可看,認認字還是可以的。

 這字也不白認,學會雙語,就擁有成為軍官的資格。

 學不會也沒關係,老老實實當你的大頭兵,每月到點領錢,一個戈比也不會少。

 當然士兵的薪水,跟軍官相比就少多了。

 喬治才不會強迫呢。

 只會讓官兵們主動捲起來。

 你不學是吧。

 沒關係,有的是人願意學。

 “我們可以給伊萬發電報,讓他送人過來。”葉羅欣還是比較信任哥薩克。

 羅夫諾現在哥薩克越來越多,喬治這邊一個電報過去,要多少有多少,人手不足,伊萬自己會想辦法解決,俄羅斯上百萬哥薩克,人人都是預備役。

 “也行,但是語言必須學。”喬治知道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俄羅斯國內的人口結構其實也很複雜,民族眾多,矛盾尖銳,隱患極大。

 俄羅斯人和華人還不一樣,華人在幾千年前就有了統一的語言,俄語卻是經過普希金的詩歌才得

到規範,普希金才死了不到50年,所以俄語甚至在俄羅斯,都還沒有來得及普及。

 歐洲那邊的事,喬治管不到。

 海參崴未來就只有兩種官方語言,一種俄語,一種漢語。

 喬治希望剛入籍的華人,能儘快融入海參崴。

 不過這事兒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文化融合是個漫長的過程,不經過一兩代人的努力,看不到效果。

 葉羅欣的建議很及時,喬治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讓第一批剛入籍的華人,在海參崴安頓下來,一上來就徵兵比不是好主意,搞不好這點人聽到這個消息就跑了。

 哥薩克生來就是戰士。

 華人傳統卻是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

 那就讓想種地的去種地,想當兵的去當兵。

 海參崴冬季冰天雪地,地種不了。

 於是就有很多華人進廠務工,多多少少是一份收入。

 “他們都很聰明,學東西的速度很快,一些簡單的工作,只需要一兩次示範,他們就可以上手操作,有些天賦比較出色的人,熟練程度已經不亞於我們的一些老工人。”伊戈爾對華裔工人的學習能力表示驚訝,圖拉培養工人,從來沒有這麼簡單過。

 圖拉都已經成立200多年了,很多東西都已經形成固定思維模式,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

 海參崴這邊沒有成熟規則,用人制度遠比圖拉更靈活,工人想要學技術,也沒有圖拉那麼多要求,只要願意學,老師傅就願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