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曹操也是一臉感慨的說著。

 公孫瓚也是他們當初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之一,如今卻死在了袁紹這個的盟主的手中。

 也是令人唏噓不已啊!

 “白馬將軍公孫瓚,除了為人殘暴了一些之外,其他的確還好。”

 王驍對於曹操的這個評價也是給予了認可的。

 公孫瓚早年,郡中的一個小吏,但是因為容貌俊美,聲音洪亮,很有精神。

 所以被涿郡太守看上,因此得到升遷,後來逐漸的做到了中郎將的位置,成為北方抵禦外族入侵的一道壁壘。

 公孫瓚的主要對手是鮮卑人,鮮卑人在檀石槐的帶領下曾一度崛起,成為東漢的一大勁敵。

 尤其是在177年的漢軍北伐中,檀石槐一舉擊敗漢軍,再加上西羌叛亂的加劇,漢羌百年戰爭越發激烈起來。

 這些事情都導致東漢只能對北方的鮮卑採取防守戰略,但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個人卻能做到與鮮卑交戰,十戰八勝,而這個人便是公孫瓚。

 公孫瓚知道鮮卑人對於白馬有崇拜情節,因此便將自己身邊的親衛都換做是白馬,每次衝鋒陷陣的時候,鮮卑人見白馬都會猶豫一下,無法及時射箭。

 從而給了公孫瓚更大的機會,再加上公孫瓚自己作戰勇猛,悍不畏死很快便在幽州一帶打出了名頭,被稱作是白馬將軍。

 鮮卑人對於幽州的劫掠活動也有所減弱。

 但同時公孫瓚對待鮮卑、匈奴、烏桓等族的態度都是趕盡殺絕。

 這與幽州刺史劉虞的懷柔政策完全不相符,因此二人矛盾也很多。

 劉虞對待鮮卑等外族主張一視同仁,全都按照律法辦事,公平公正讓他們感受天朝上國的大度與威嚴。

 但公孫瓚就不一樣了,他是屬於那種心情不好了,走在路上都能反手捅死一個路過外族人的極端分子。

 公孫瓚是鐵桿的漢人至上思想,與劉虞的懷柔,天下大同理念完全相反。

 二人的矛盾自然也就越發的尖銳起來,尤其是到了天下大亂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