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未雨綢繆

 能夠在領袖像的前面擺一兩隻漂亮的花束,是最新流行的時髦。 

 鮮花獻給最敬愛的人,這句不知道從哪兒傳出來的話也風靡全城。 

 結婚的時候胸前彆著鮮豔的小花簇,也成了新娘的願望之一。 

 街道工廠大獲成功,秦主任樂得合不攏嘴巴。 

 有些布頭適合做補丁,有些精美的絲綢或者紗絹的布頭根本不適合,拿來做布花不僅是廢物利用,還是一種勤儉節約的表現。 

 布頭很快就不夠用了,林青鹿想起在火車上遇到的人,還專門打了電話過去找襄垣紡織廠的劉海濤,專門從他們那裡訂購了一批不一樣花色的散碎布料和瑕疵布。 

 秦主任也有自己的人脈,認識紡織廠的領導,才能這麼有信心在街道辦工廠。 

 不然換成別人,第一步就要難住,因為原料難尋。 

 再小的布頭子也有用,也並非所有人都捨得花錢買一朵不能吃只能看的花朵。 

 不過不久之後應該就不同了。 

 林青鹿的小小蝴蝶翅膀扇起,總能帶來一些改變。 

 這個時間點,《日報》發表社論文章,最早提出了“大躍進”的口號。 

 見事情果然如自己所想的那樣,林青鹿嘆口氣。 

 重要時期的歷史進程不可影響,希望送去的技術不在此列吧。 

 風起青萍之末,還是專注自身吧。 

 她在舊書市場和舊貨市場淘到了許多舊書和老傢俱,回去佈置了自己的房間。 

 曲蘭珍偶爾過去找書看,笑她,“你怎麼比我老太太還古板?” 

 都是一些繡譜和畫畫的書。 

 林青鹿實話實說,“我想試著繡人像呢。” 

 最終目的就是繪製一幅領袖像。 

 曲蘭珍明白了她的意思,“這是好事,你先用別的圖像練練。” 

 她現在雖然眼不花耳不聾,但是刺繡這樣費心血的事情已經做不來了。 

 “嗯,我想著先給您繡一幅試試。”林青鹿笑著說。 

 “現在的照片都是黑白的,我想給您繡個彩色的,不過得找找不同顏色的絲線。” 

 這當然是不容易的,現在的線,顏色就那麼幾種,於是林青鹿就買了本色的繡線,自己按照書上和記憶裡的方法染色。 

 她現在的工資仍舊是十五,比工廠的學徒工還多一塊,如今吃一次老莫,也就是年代文裡常出現的莫斯科餐廳,一餐才一塊五到兩塊,過得節約一點,五六塊足夠一個人生活。 

 況且她吃住都是免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