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內閣雙刃劍

 明朝。 

 朱棣雖然皺了皺眉頭,但是卻沒有非常憤怒。 

 “雖然後世內閣的權力比朕想象的要大,但是仍然在可控範圍之內。” 

 “更何況,皇帝30年不上朝,大明朝依舊沒有混亂,足以說明內閣制是正確的決策。” 

 因為朱棣知道,如果內閣僅僅如此的話,內閣依舊是皇帝的下屬機構,依舊擺脫不了皇帝的制衡。 

 畢竟說到底,他們的一切權利都是皇帝給的,只要皇帝搖搖頭,這些人的權利就能輕鬆收回。 

 【除了票擬製度外,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人在內閣期間還削弱了一個皇帝的權柄,那就是內閣人員的任免】 

 【在朱祁鎮以前,內閣人員都是由皇帝指派的,而到了三楊輔佐朝政時期,朱祁鎮太年幼了,讓他任命內閣大臣不是胡鬧嘛,於是內閣任命權也被內閣壟斷】 

 【至此,內閣既能參與國家大事的擬定,還能決定自己團隊的人選,內閣終於成為了完全體,而皇帝也終於成為了國家的擺設、吉祥物】 

 【到這裡有人要問了,皇帝不是還有最終決策權嗎?】 

 【其實,這個最終決策權基本等同於擺設】 

 【一旦出現例如評定叛亂,賑災撥款,大型工程等項目,瞭解國家情況的內閣給出的解決方案絕對是最優解】 

 【如果皇帝不認同,那就得下場和內閣大學士撕逼,可是一個皇帝怎麼撕的過那麼多內閣大學士呢?】 

 【更何況,誰最瞭解國家情況?是什麼都不幹的皇帝嗎?當然不是,瞭解國家的當然是內閣那一群人】 

 【結果就是,皇帝要理沒理,要解決方案沒解決方案,最後還不得聽內閣的嘛】 

 【直到首輔李賢的誕生,內閣才算完全的架空了皇帝的權利】 

 【在首輔出現之前,內閣大臣無明確的高低之分,所有事情大家商量著來,可是首輔出現後就不同了】 

 【內閣呈給皇帝的文件的撰寫權被首輔所把控,其他人可以提意見,但最終怎麼寫還是首輔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