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君子 作品

第34章 急死皇帝了,你倒是講技術啊

 “諸位愛卿,此次天幕所述的內容至關重要,關係到水稻的產量問題,只要你們能理解一些皮毛,那我大唐百姓將衣食無憂。” 

 聽到這兒,司農的大小官員也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於是都顧不上休息,一屁股坐在桌椅旁開始研墨,潤筆,只等把天幕講述的內容一一記下來。 

 【讓我們用數據對比來直觀的感受袁老的豐功偉績】 

 【水稻,華夏自古以來賴以生存的農作物之一,也是南方農民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 

 【五穀大家可能都非常熟悉,但是如果大家知道了古代作物的產量,可能會從座位上站起來直呼不可能】 

 【大家都知道,歐洲國家發展歷史同樣非常悠久,西方歷史佔世界史的很大一部分,但是我如果告訴大家,古代西方糧食產量只有1:4,1:5不知道大家會做何感想】 

 【也就是說,一粒種子,農民千辛萬苦在地裡勞作,但是隻能種出5粒糧食】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讓人難以置信的事情,也正因為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和獨特的地理環境,所以古代西方國家的居民一直是以出海捕魚為生】 

 【但是,古代華夏的糧食產量卻非常高,據記載兩漢時期水稻的畝產量達到了100斤,而這已經是非常高的產量了】 

 【由於水稻種子隨著種植而被人為的擇優,所以宋朝時期水稻的產量有了明顯的增長,畝產量達到了400至500斤】 

 【到了明清時期,隨著農業的改良和生產技術的進步,水稻的畝產量也得到了一定幅度的增長,達到了500~600斤左右】 

 【大家都知道,數學成績從20分上升到60分很容易,但是從90分上升到100分卻非常困難】 

 【同理,糧食的畝產量增長也是如此,所以哪怕在機械與化學的配合下,近現代的畝產量也堪堪700~800公斤】 

 【可是,就算是這樣,就算水稻的產量已經被擴大無法再擴大的時候,袁老站了出來】 

 【一個人,一畝田,一輩子,這就是袁老的一生,而就是這位樸實無華的老人讓水稻的畝產量突破了極限,900斤!1000斤!1200斤!1500斤!2000斤!2500斤!30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