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7章 油桐樹

江枝心裡感嘆,八文一斤不低,其實比有繁重農活的莊稼收益好。



在明代以前,桐油的產量一直非常稀少,產地也只集中在西南等地區,規模化種植更是沒影。



還是朱元璋強行將種桐樹和棉花寫入法律規定中才在各地種植。



最後,“種桐樹得桐油”這事兒,成了明清六百年裡,中國一項常見的傳統手工業,也成了中國飄搖外貿出口的一張王牌。



1937年以前,中國就是世界上唯一的桐油生產國。



因為桐油防腐為西方機器的必需品,而桐油來自哪裡?中國!



可是桐子雖然貴,現在山裡野生桐樹不多,能撿的數量也有限不成規模。



對能填飽肚子的糧食來說,老百姓更喜歡將心思放在田地裡。



對油桐子,江枝很有話說。



五月時油桐花非常漂亮,又叫五月雪。



夏天時桐果還是青色時,摘下來就會流出乳白色漿汁,可以粘紙扇。



若是不小心弄在手上臉上就慘了,乳白漿汁幹後就是硬邦邦的黑色。



當那些圓圓的果皮由綠色變成淡褐色,並逐漸開始自然脫落時,就到可以陸續採收的時候。



只需要將這些果實帶回去背陰處堆放,等到外面青皮腐爛脫落,撿出裡面的桐子曬乾敲去外殼就可以賣錢。



之前山上人手有限,入秋時沒有摘,現在桐子已經落在地上,只需要撿桐子敲桐仁,倒是省了漚爛這一步驟。



現在進城就是問一下各種物品價格。



江枝跟向德金和吳洪茂二人很快就轉完幾條主街,銀樓,布莊、飯店、茶鋪、酒坊、鐵匠鋪,瓷器、陶器、雜貨鋪。



該買的東西很多,但江枝只挑最需要的。



先挑了兩套土陶碗,山上的糧越來越多,就是碗越來越少,缺口碗也不敢丟,小滿爺甚至準備挖木碗用。



然後又在書肆裡花了五十文買了一本二手《千字文》和幾張別人丟下的手稿字帖,這些都是不貴的。



向德金他們好奇江嬸子怎麼會買書,江枝說要學著認藥名,要不然以後記賬都寫不好,讓兩人肅然起敬。



然後就是雜貨鋪,等重新回到胭脂鋪外,向德金和吳洪茂已經兩手不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