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系之狼 作品

第116章 賢人啊裴秀!


                 冀州其實距離洛陽很近,反正從這裡趕到洛陽比從青州趕來要容易的多。

  可問題是,當初河北曾發生過一次動亂,大族被殺,大量的士人外逃,這導致他們的文治下滑,冀州是較為嚴重的受災區。

  原先那邊的官員們多次抱怨,說自己通過考核的士人數量只能跟並涼持平,就是這個原因了。

  當接到當地刺史的上書時,曹髦苦笑了起來。

  沒想到,這天下第一批的科舉移民居然出現在了自己的治下。

  這也是分榜後必然出現的情況。

  只是曹髦沒有想過他們會行動的如此迅速。

  對這樣的情況,廟堂也只能是儘快出臺完善的律法,或者逐步減少秋榜內的州郡,像冀,荊,雍,曹髦覺得往後就可以划進春榜內。

  只有那些偏遠且落後的地區,繼續施行秋榜,而若是有人為了科舉而搬遷,那就給他們設定一個時長,規定定居多少年才能參與秋榜

  當然,這些事也不需要曹髦親自來想,鍾會等人足以去解決。

  曹髦如今還在派人清查那些教唆者。

  縱然這次的士人鬧事是有他們本身的原因在,但是也一定是有人在背後推動的。

  因為期間的進程是不合理的,先前還只是一些士人覺得不妥,四處詢問,可裴秀剛剛說起爵位改制的事情,士人們就忽然抱成團,說要一同去告裴秀。

  而問題是一定出在了太學。

  這不奇怪,太學那可是大族窩,找不出一個出身低下的人。

  司馬炎在歷史上設立了一個國子學,將五品以上官員的子嗣都給弄到國子學裡頭去了形成了西晉特有的貴族與平民分開接受教育的制度。

  或許真的該為出身低點的士人們安排個學府?

  曹髦想了想,還是覺得不妥。

  其實太學一直都沒有明確的規定只有貴族才能就讀,但是,出身不高的人想要進太學,何其不易啊。

  想要進入太學有四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最簡單,經師直招。

  例如孫炎在太學裡當經師,他就可以直接招那些他覺得才華和人品都不錯的人來太學跟自己讀書。

  每年都能招一次。

  這一般都是招親族,或者好友的子嗣,反正名額難得。

  第二種方式是地方官舉薦。

  每年都有地方的治學官舉薦一批優秀有德操的人前往太學。

  嗯,跟經師直招差不多,想想也知道能被地方官舉薦的人是什麼出身。

  第三種方式是通過家族,五品以上的官員能直接將子嗣送進太學裡。

  這就是那些匈奴人能出現在太學裡的方式了。

  第四種是考試。

  只有這第四種,才是那些出身不高的人最容易採用的,但是這經學考試吧,廟堂沒有一個統一的要求,這跟後來的高考不一樣,是經師就能自己決定的。

  這也需要一定的關係和背景,一般來說,走這個路線的往往都是那些五品以下的寒門官員子弟們。

  至於庶民,那就只能洗洗睡了,除非是天縱奇才,十幾歲就展露出非凡的天賦,然後被哪個大族看上,被招為弟子或者女婿,否則就別想太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