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喜神 作品

第191章 儒門


                 “謝公子,受教了。”

  “不敢不敢,謝傅也剛好懂得其中訣竅,先生你看,這茶葉芽葉細嫩,翠色香幽,葉葉品相端好,沒有絲毫破損發黑,這採茶人功夫了得。”

  明老朝碗底端詳一番,正是如此。

  謝傅道:“茶是好茶,只不過先生這般吃法卻是暴殄天物。”

  明老一訝:“難道謝公子還有更好的吃法?”

  謝傅道:“這是熟茶不能用煮,要用泡,沸水一過,然後慢品……”

  兩人換了吃法,一邊交流茶道經驗來,明老這個吃茶常家這才知道自己孤陋寡聞。

  其實這種吃法並不廣泛流傳,明老不知也是情理之中。

  聊著,明老突然問道:“謝公子,可知道儒門?”

  謝傅聞言一訝,他從師傅初月口中得知,儒釋道三門正是天下三大武道勢力,道門本為一脈,後有分歧,分為天、地、玄三宗。

  而釋門以天下九寺為尊。

  其中枝葉最為繁雜的要數儒門,雖同源儒門,先儒高聖開山立派,各自為宗。

  現如今儒門可以說是發揚光大,也可以說是分崩離析,早非是一個整體。

  當然這些區別都是因為起源而產生派系之別,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武道上面來。

  就如畫有南派北派之分,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畫技上面來。

  明老本來只是想起個話題,見謝傅表情,似乎知道些什麼。

  一般對於市集街井之人來說,武道中人屬於世外之人,而普通人對於武道中人也瞭解不深。

  武道中人就像背後的一隻手,不顯於人前,卻暗中影響著方方面面。

  明老又重複問了一遍:“謝公子可知道儒門?”

  謝傅道:“略而耳聞,還請先生詳說。”

  “儒門歷史悠久,源自儒教。”

  明老說著停下,轉而對謝傅問道:“謝公子可知道儒教?”

  謝傅也算博讀,應道:“儒教的起源不得而知,據史書記載可追溯到商周時期,商周儒教教士以知天文、識旱潦、求雨、治喪、祭神為本職,隨著歷史變遷,更朝換代,儒教文化後以柔弱之勢存世。”

  明老點了點頭,“謝公子博學,這樣可以省去我很多口舌。”

  說著又道:“儒教文化龐大駁雜,春秋時孔聖取儒教禮樂創立儒家。”

  謝傅接話道:“孔聖本人也曾說過——吾與史、巫同途而殊歸也。”

  明老點頭讚許:“謝公子能否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呢?”

  謝傅道:“晚生認為孔聖這句話想表達的意思大概是一個求德,一個求技。”

  明老點了點頭,聽謝傅繼續講下去。

  “晚生認為,儒教所學乃是探索天地奧秘,從而明瞭數的神妙義理,學之用之,此變為技。”

  “而只知通曉數的義理卻又不明瞭數的德義,那也只不過是史、巫。”

  明老點頭:“孔聖就是取儒教符合天地的德義,以儒教禮樂的方式來教化世人,進而創立儒家。”

  “這儒門便是儒教之技,儒門的武道,超越尋常人所能認知的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