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喜神 作品

第138章 代課


                 易杭沒有託錯人,謝傅是個不會誤了正事的人,特別是朋友之託,一大早謝傅就按照易杭所給的地址前往私塾。

  為此謝傅特意換上了一副端莊樸素的儒服。

  在他想來,公子衣裝顯得輕浮,私塾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他不是去逛青樓。

  當然也不能穿粗衣陋服,像他少時的先生,元鏡先生,雖衣著樸素,卻整整齊齊,連補丁都要藏起來。

  先生還是要有一點先生的樣子,在尊重與互相尊重之間,

  易杭所給的地址在蘇州城內東北角桃花河附近,雖然沒有來過,但在蘇州志的記載,蘇州河一帶應該是一片農桑之地,所以那邊居住的大多是一些農戶。

  在蘇州地區,種桑是農戶能夠獲得豐厚回報的方式之一,其一桑樹能做藥用,其二桑葉作為蠶的主要食物,桑葉品質關聯到桑蠶絲的品質。

  而蘇州又是出產蠶絲用品最好的地方,養蠶業十分發達。

  同時桃花河一帶還是蘇州城最大的盆景綠植市場和年畫市場,“家家雕木板,戶戶描丹青”說著就是桃花河年畫。

  謝傅過了閭門,大概一兩裡地就到目的地了,站在門口看了看眼前的小院子,

  太平小塾四個大字,一看就是大家手筆,卻不知道何人所寫。

  謝傅又看了看手中的地址,確認沒錯,才走了進去。

  說是小院,還真是小院,院子裡除了一顆桑樹,一口水井,沒有其它佈置。

  空間也不大,橫向並著兩間屋子,一大一小,這種建築佈局大間的屋子應該是客廳,小間的是臥室,卻是普通人家院落改造而來的私塾。

  院子裡靜悄悄,一個人也沒有,應該是自己來早了,他們還沒有來上學。

  謝傅打算先進裡面看看環境,說真的,他頭一回作為先生,以這種方式授課,還是有點緊張的。

  而實際上,也沒有什麼,無非教識字讀書,當年元鏡先生就是捧著本書,一邊走著一邊念著,他們跟著念。

  大步邁入屋子,剛入門口,立即有十餘雙眼睛齊刷刷落在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