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言語 作品

第六十三章 紙醉金迷

 太平樓!

 臨安城中頗為有名的酒肆。

 原本此地名為泰和巷,卻因為太平樓生意的火爆而改名為太平巷。

 太平巷,這條臨安城的老街,雖不如城中的大街寬敞繁華,卻也別有一番熱鬧景象。

 酒樓和商鋪林立,人來人往,絡繹不絕,給臨安城內增添了幾分生氣和活力。

 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太平巷便是一片燈火輝煌。

 街頭巷尾的燈籠高高掛起,點亮了整個街巷。

 樓閣堂榭中的燈光閃爍,猶如繁星點點,與西湖的美景相互映襯,讓人感受到一種欣欣向榮的氣息。

 遠遠望去,只見燈火輝煌,人聲鼎沸。

 酒樓中傳出的喧鬧聲和歌聲,讓人置身一派繁華之中。

 街巷兩旁的商鋪琳琅滿目,古玩玉器,絲綢茶葉,糕點果子,各種商品應有盡有。

 太平巷的夜景,是臨安城的一大亮點。每當夜幕降臨,西湖的美景,在燈火映襯之下顯得更加迷人。

 湖水波光粼粼,倒映著岸邊的燈光和樓閣,猶如一幅美麗的水墨畫。

 遠處的雷峰塔,在燈光的映襯下顯得更加莊嚴和神秘。

 趙瑗領著韓彥直和嶽霖兩人,輕車簡從的來到太平樓。

 一入太平巷之中,便能夠感受到臨安城歌舞不休,紙醉金迷的模樣。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趙瑗不禁搖了搖頭,心中想起了林升那首著名的詩。

 望著這酒樓之中不乏達官貴人和王公貴族,卻毫無進取之心,似乎整日都躺在溫柔鄉里享受著靡靡之音。

 趙瑗心情非常沉重,整個大宋朝或許都受到了偏安一隅的影響,上至朝堂下至民間,已然大多都缺乏北伐之志。

 或許對著這幫人而言,北進中原既耗費錢財,又要死傷無數,還不如整日醉生夢死,落得個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快活。

 更讓趙瑗好奇的是,整個太平樓的牆壁之上,題滿了文人騷客們的詩詞。

 大宋的文人大多繼承了大唐的傳統,一旦大酒喝到位了便開始揮毫潑墨,藉著酒意來抒發情感。

 這太平樓也是樓上樓下都是詩詞,沒有一面乾淨的牆壁。

 對於大宋的文人士子們而言,對於時局的困惑和朝廷的興衰,都有自己的一番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