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言語 作品

第四十章 政治態度

 正當趙瑗計劃在鳳凰山尋找府邸之時,趙構正與一群臣子商議,可見官家對於皇子出閣的事情同樣非常重視。

 勤政殿中,大宋尚書左僕射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秦檜、參知政事王次翁、樞密使韓世忠和張俊、殿前司都指揮使楊沂中以及大宗正趙士?等人齊聚一堂。

 商議的正是皇子趙瑗出閣以及冠禮的諸多事宜,皇子出閣實際上是一種皇家禮儀制度。

 皇子自幼被養育在宮廷之中,成年後從宮中遷出自立府邸,便稱之為出閣。

 無論在哪朝哪代,皇子特別是太子作為有機會承襲皇位的人物,他們的命運都與整個王朝的命運息息相關。

 皇子們的一生都被寄予了厚望,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被捲入了一場無情的權力鬥爭之中。

 皇子們身處宮廷,雖然享受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也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

 他們必須時刻保持警覺,不斷學習,以應對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

 他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整個王朝的形象,稍有不慎,就會給王朝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然而,權力的爭奪並不僅僅侷限於宮廷之內。

 有時候,皇子們還需要面對來自其他皇子的威脅。

 這些皇子們也渴望成為皇位的繼承人,為了達到目的,背後的勢力不惜採取各種手段,甚至包括黨爭和宮鬥。

 因而在這樣的環境下,皇子們很難找到真正可靠的朋友。

 親兄弟都有可能因為權力的爭奪而反目成仇,朝臣們也可能因為個人利益而背叛他們。

 他們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在這場殘酷的鬥爭中生存下去。

 並且皇子們的命運也並非一帆風順。

 有時候,他們可能會因為政治鬥爭而失去皇位的繼承權,甚至被廢黜為庶人。

 一生都在為權力而奮鬥,但最終卻有可能落得個悲慘的下場。

 然而,正是因為這些皇子們的存在,整個王朝才能夠得以延續。

 他們是王朝的未來,他們的命運也代表著整個王朝的命運。

 無論最終能否成為皇位的繼承人,都是整個王朝歷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對於大宋而言,國家興衰在於皇室,皇室興衰在於皇子。

 特別是趙構無子嗣這樣的特殊緣由之下,皇子的重要性越發可見一斑。

 因而皇子趙瑗出閣一事,對於整個大宋穩定而言極為重要。

 並且出閣之時便要行冠禮,加冠則表示是皇子成人的標誌,也象徵著開始能夠擁有一定的政治權力。

 “建國公出閣及冠禮一事,諸卿如何看?”

 如果是在民間,兒子出閣另立門戶,做父親的一人決斷便可。

 然而趙瑗出閣一事本是牽涉到大宋安危的大事,趙構自然不會獨斷專行。

 將相關重臣召集在一起商議一番,對於生性多疑的趙構而言心中更為安穩。

 何況皇子出閣已然是大宋歷代君王形成的慣例制度,因而也就不能輕視待之。

 “臣以為建國公年屆十六,依照大宋慣例,可出閣行冠禮,對於江山社稷亦助益不小。”

 秦檜轉動著賊眼珠子,第一個跳出來贊成。

 趙瑗的出閣,對於他擁立的趙璩有百利而無一害,他也隱約能夠感覺到這可能是某種私下的交易。

 何況趙瑗出閣之後,便意味著已經成年。

 成年皇子出閣後自然要接受朝堂風雨的洗禮,必定也要接受彈劾與抨擊。

 只要趙瑗一個不小心,秦黨隨時能夠安插罪名,從而達到誣告陷害的目的。